佛心网
佛心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佛教基础知识/ 文章正文

香港理工大学原校长潘宗光:净土法门不是念佛等死

导读:香港理工大学原校长潘宗光:净土法门不是念佛等死核心提示:10月24日,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江苏无锡开幕。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其他社会知名人士出席了本届论坛。香港理工大...
香港理工大学原校长潘宗光:净土法门不是念佛等死

核心提示:10月24日,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江苏无锡开幕。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其他社会知名人士出席了本届论坛。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参加了本次论坛并提交论文《净土法门是念佛等死?》。潘宗光教授表示,虽然净土法门容易给人一种念佛等死的消极感觉。但根据他的理解,修净土法门除了要不断做好 信、愿、念佛 等 正行 来保持与阿弥陀佛的紧密联系外,亦要努力完成个人在世间的责任,及发菩提心、修净业三福、自度度他等 助行 。所以是一门积极的大乘修行法门。以下为潘宗光教授论文全文:

修学净土法门并非念佛等死(图片来源:资料图)

面对死亡,有些人会选择修净土法门。因此,净土法门容易给人一种消极的感觉,是念佛等死。但根据我近年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修净土法门除了要不断做好 信、愿、念佛 等 正行 来保持与阿弥陀佛的紧密联系外;亦要努力完成个人在世间的责任,及发菩提心、修净业三福、自度度他等 助行 。所以,净土法门绝对是一门积极的大乘修行法门。

很多人会感到净土法门是消极的修行方式。就如我一直误以为它只是老人家,或是知识水平一般的人,在临终时为求往生到西方极乐净土才会修的一个法门。直至近年阅读了很多与西方极乐净土有关的佛经及著作,并有缘亲近净土法门的高僧大德,再经过几年来的诚心念佛及思考,才让我对净土法门有一些很不同的体会,希望在此与大家分享。以下,我分别以四个子题,与各位分享我的体会,并就教于各位大德。

(一)阿弥陀佛的弘愿

根据佛经的记载,阿弥陀佛在因地成为法藏比丘时,经过五劫时间的思维,建构了殊胜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蓝图及各种不同接引十方众生往生净土的方法,并在当时的 世自在王佛 前许下他的四十八大愿。目的是为救度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即佛以外的九道众生: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人、畜牲、饿鬼、地狱众),往生到他的净土,永远离苦得乐,最终成佛。从这角度而观,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是普被三根,即使上上根器的大菩萨也都在他摄受的范围内。当然,他的救度对轮回六道的凡夫众生而言,非常重要、非常珍贵!也就是说,娑婆世界的六道凡夫极需这样的法门,才能顺利地跳脱轮回,解决六道轮回之苦。因此,很多古代的祖师大德为了方便众生才一再强调这法门主要是为了普度我们这些恶业凡夫的方法。

法藏比丘经过兆载劫极漫长的时间修各种功德,圆满地完成他的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包括五个主要纲领:

1.建立一个非常殊胜的极乐世界,在那里没有三恶道,众生都是广发菩提心的圣人。

2.建立了不同方法,接引十方世界各类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3.帮助极乐世界的众生快速成佛。

4.加持及帮助在他方世界但与佛有缘的菩萨,或从净土倒驾慈航回到凡尘普度众生的菩萨,完成他们的菩萨行。

5.法藏比丘成为殊胜庄严的阿弥陀佛。

四十八大愿中,有些愿是为普度一切众生,有些愿是特别照顾某类众生。但从我们五浊恶世的凡夫角度,我认为最应重视的是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 ,及第十八愿( 十念皆生我国愿 、 十念往生愿 或 至心信乐愿 )。

我们凡夫就是厌弃这个娑婆世界,希望能摆脱六道轮回之苦,到一个没有三恶道苦(畜牲、饿鬼、地狱)的世界继续修行,最终成佛。所以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一愿能保证极乐世界无三恶道。

即使有一个非常完美的极乐世界,如果没有第十八愿的 接引愿 也不容易成事。第十八愿是: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所以第十八愿亦极为殊胜。当然,如果只有接引愿,但没有 无三恶道愿 ,极乐世界亦非我们想到之处。因为,脱离三恶道是修行佛法最根本的要求,而 无三恶道愿 亦隐含着跳离六道轮回的意思。

尤须注意的是,佛来迎接,亦须众生有愿求接引之心,否则无法接通感应,印光大师曾说: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 这里提到的愿求往生,与下文我要谈的 信、愿、念佛 有直接关系。

(二)何时往生?

一般净土的修行人,只要不断做好 信、愿、念佛 这三件事,临终时便会得到阿弥陀佛与诸菩萨众的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表面看来没有甚么不对,但却容易令人觉得这样做是念佛等死的消极人生态度。

《阿弥陀经》指出: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即是说过往已发愿的人,已往生;现在发愿的人,现在往生;将来发愿的人,将来往生。因此,绝不是到临终时才得往生。第十八愿亦只说十念往生,没有说要等到临终才能往生。

我的理解是只要深心相信,至诚心发愿及老实念佛,精神上我们已经往生净土,是不折不扣的 净土人 。到临终时,身体坏死,阿弥陀佛与诸菩萨及圣众拿着属于我们的莲花,来接引我们的神识,让我们可以带业踏上莲花,往生极乐世界,不用经过 中阴身 这个阶段,这是我们的第二次往生。将来从极乐世界倒驾慈航回到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生,亦可再有第三次往生净土。

善导大师曾强调至心称念名号,现生及舍报后,都决定有大功德利益。他在《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提出念佛的五种增上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三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证生增上缘。善导大师对这五种增上缘提出各种经证。

根据《阿弥陀经》,阿弥陀即是无量寿及无量光,意指寿命很长,能量很强。《观无量寿佛经》亦说: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只要我们 净土人 能保持诚心念佛,我们必会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寿及无量光的加持及保护。

念佛就是与无量寿及无量光产生感应。无量寿帮助我们的心静下来,持久念佛可达到禅定的境界(止)。无量光能加强我们的能量,深入观察(觉察)外在与内心的变化。持久诚心念佛,我们会逐步达到止观的念佛三昧。

所以,念佛不是等死的消极人生态度,念佛能够为我们现生消除业障,生命也得到改善,变得更健康及安乐自在。念佛为了临终往生净土极为重要,但我认为同等重要的是,念佛是为了活出积极人生和奉献人生!下节我便会谈到如何做个真正的 净土人 。

(三)做个真正的 净土人

极乐世界是最殊胜的大乘修行道场。所以 净土人 就是大乘修行人,我们有责任做好 净土人 的本份,不是只顾念佛,亦要努力完成在世间的责任,及因应自己在现世的条件贡献社会,发菩提心,积极入世改善自己的因缘,也帮助他人改善他们的命运,自度、度他。

《无量寿经》与《观无量寿佛经》都强调 三辈九品往生 ,就是鼓励 净土人 ,除了不停诚心念佛来保持 净土人 的身份外,亦要因应个别 净土人 的不同因缘条件,修净业三福。

《观无量寿佛经》提到: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一般凡夫经常透过 身、口、心(意) 造各种善业或恶业。身恶业是杀生、偷盗和淫邪;口恶业是说假话,搬弄是非,伤害他人,巴结奉承;心恶业是贪、瞋、痴。十善业则刚好相反,发慈悲心,帮助别人,安慰别人,减少憎恨心,减少贪心,增长智慧与慈悲。

守戒就是要尊重及遵守法律和规条,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佛教徒更不要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

佛教的核心价值是深信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更重要的是要发菩提心,自度、度他。

《观无量寿佛经》跟着说: 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我们俗称第一福为 世福 ,第二福为 戒福 ,而第三福为 行福 。

净土宗九祖清朝的蕅益大师说: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我们往生是靠 信、愿及念佛 。一般多作恶业的凡夫,如果他们过往与佛有缘,在临终时如亦有缘遇到善知识在他身旁,教导他诚心念佛,他也可以往生。再根据恶业的深浅,分为下品上生,下品中生或下品下生三种。我们凡夫到临终往生净土,会因应不同品位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果报。

根据《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一到达净土,乘坐的莲花便立即花开见阿弥陀佛,由佛指引,立即开悟,得无生法忍。下品下生的要在莲花内,历十二劫,莲花才开,但仍见不到佛,等到花开,见到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届时即发菩提心。

至于往生后,属那一品位,而每一品位是否真的有差异,差异多少,就超越我们凡夫所能理解。那是佛的境界,只有佛的智慧才会明白。

所以我们要分辨清楚,凡夫要靠念佛,借助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增上缘而往生。念佛是往生的 正行 ,亦是最正确稳健的方法。然而,如同上面经文所说,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所以在念佛的同时,作为真正的 净土人 ,须要用心修持净业三福。因此,《观无量寿佛经》的九品分类,可视为佛陀鼓励我们凡夫在世间,要积极做人,遵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的戒条。我们 净土人 除了念佛外,更要守戒及多修世福与行福,回馈社会,发菩提心,自度、度他。

(四)净土法门是有为法,亦是无为法

对我们凡夫来说,净土法门是有为法,执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洪名为实,老实念佛,与佛交心,临终往生净土。毕竟极乐世界是无为法界,在极乐世界,自然修无为法。即是说在往生前修有为法,而往生后修无为法。其实,这是为了方便适应众生的惯性思维,而说 往生前与往生后 。其实,临终往生的当下是没有时间差距的,古德告诉我们,往生犹如 屈臂 间,唐代飞锡大师《念佛三昧宝王论》说: 今之念佛生于净土,亦一念善业成即登极乐。犹如屈臂,前一念五阴灭,后一念五阴生,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尚不须两念。 使用古人以蜡印来印制文字,作为比喻,当文字印出来的时候,蜡印也随速溶毁裂坏。此句在各种经论里表示生死相续的譬喻,即以 印坏 比喻死, 文成 比喻生,表明死生同时的意思。可见,最后一口气 呼 出, 断气时,便是往生时 。

而且,任何有关净土的经典,都没有要求我们凡夫一定要每天念多少声佛,只要求我们在 信与愿 的基础上诚心念佛。每日一万声,三万声,以至十万声,只是一种手段来加强自己的 信与愿 ,让佛号与自己的第八识打成一片。这样,无论我们在临终时,能否继续念佛,例如在昏迷或因意外突然死亡的情况下,我们的神识都能自然地与阿弥陀佛产生感应,往生净土。可见,诚心修 信、愿、念佛 是最重要的一个方便法。但我亦相信,真正的信心建基于对佛的坦诚,没有任何的隐瞒。所以念佛人一定要诚心忏悔过往所犯的一切大小错事,承诺不要再犯。

作为 净土人 ,一定要做好 净土人 的本份;即是发菩提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度、度他。只要我们老实不停地念佛,来保持 净土人 的身份,临终时,神识便自然离开坏死的肉体,被佛接引,第二次往生极乐世界。

原标题:潘宗光:净土法门是念佛等死?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