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佛心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佛教基础知识/ 文章正文

香港《明报月刊》采访蔡老师

导读:香港《明报月刊》采访蔡老师 「人之初,性本善」,现在很多人随波逐流,只是因为未遇到好的老师指导,如果有好的老师,慢慢就能回头。情义、恩义、道义的教育,是中国传统的精神。 欲望使人失去真正快乐 —...
香港《明报月刊》采访蔡老师

「人之初,性本善」,现在很多人随波逐流,只是因为未遇到好的老师指导,如果有好的老师,慢慢就能回头。情义、恩义、道义的教育,是中国传统的精神。

欲望使人失去真正快乐

——访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主讲教师蔡礼旭

潘耀明访问

圣贤教育学会记录、整理

初唐名臣魏征、虞世南等编辑之《群书治要》,成为当今诸多政治、企业界人士的治事宝典。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主讲教师蔡礼旭深受净空老教授感悟,有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为当世亟需,乃以师志为己志,终身力行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二○一○年底,带领中心同仁研习、弘扬《群书治要》,并主编《群书治要三六 ○》。

潘耀明(以下简称潘):蔡老师可否谈谈《群书治要三六○》成书的经过?

蔡礼旭(以下简称蔡):这套书的缘起,是来自我的师长净空老教授。他在早年看过小部分《群书治要》,觉得这部书太好了。这套书是贞观之治的政治思想之道,是一套完整的书。虽然剩下来的已很破旧,但字仍很清楚。师长得到这书后,印了一万套。

马来西亚前任和现任首相,都十分向往唐朝。师长向他们介绍了这部书,他们都大为惊叹,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翻译成英文。五十万字译成英文,工程太大。看到这些国家领导人那么渴望,回来以后就决定挑出三百六十句,让他们每天可以读一句。我们中心除了中文组还有英文组,中文组翻完,就翻英文。中文组除了我们的人以外,还得到大陆很多人的支持,例如中央党校的刘余莉教授,对《群书治要》的认识比我们更深入,还有出版界的萧祥剑先生。我们的翻译,都是他们大力支持。他们把整套书翻成白话。可见这套书是用了很大的力量才翻出来。

另外,现代人太忙,尤其是大都会的步调这么快,有这些书的教诲,可以让人心静下来,反省一下自身,反省一下家庭状况,还有自己的企业团体,可以有一些指导方针。

潘:「三六○」的标准是怎样定的?

蔡:这个标准,是依据很多古书的纲领,如《菜根谭》等,从包括立身、处世等方面,加以参考然后分成六项,由编辑小组负责。整部《群书治要》共有五十万字,我们打算编三至五年,从二○一○年开始,用了两三年时间编了两本,这次研讨会举行前,第二册也印出来了。选材主要跟现实社会有关。希望在今年年底完成第三本。至于总共要编多少本,就要看情况了。

潘:你是如何跟净空老教授结缘?

蔡:我在台湾出生。台湾的电视节目,都能看到净空老教授讲经。差不多五岁的时候,打开电视看到。后来我的一位同事拿了一盒录音带给我,细听之下,感到他对人生的一些道理说得非常清楚,我那迷茫的心就放下来,然后就照着老人家的教导去改造自己的性格和人生命运,包括对整个人生的追求都不一样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基本上都是追求赚钱、享受,以享乐为人生的方向。但事实上这个方向是不会快乐的,因为越追求就会发现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所以人循着欲望,是越活越不快乐的。

潘:这次有很多企业家参加研讨会,商业也是一个欲望,而且欲望很大,他们如何跟从你们宣扬的这种无欲精神?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蔡:欲望跟道义不一样。比如当老师,他可以为了赚更多钱而去做补习,也可以选择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同样是拼命地做相同的工作,但心态不一样。所以,君子跟小人,看行为是差不了多少,差异在于心。例如晋商在中国历史几百年不衰,一般中小企两三年就倒下了。为什么可以几百年不衰?就是因为晋商把中华文化用在商业上,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在的人不懂中华文化。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故西方的灾难将来会很大,因为他们积不了善。为什么积不了善?你看鸦片战争时期,他们在整个世界,都去侵占别人,去抢别人,所以现在欧洲很多国家实际上已经破产。冰岛倒下了,西班牙、法国等也在苦撑。

反观我们的民族,是伦理道德起家,我们每一个人的祖先都是圣人,不然中华民族不可能存活五千年,这不是偶然的,全世界的古文明只剩下我们,所以五千年的文化智慧,令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的遗产。其他古文明、古文字留下来的,看不懂,要靠考古,但中华文明只要看得懂中文,就能直接跟伏羲学习,跟尧舜禹汤交流,《尚书》就是记载尧舜禹汤的话。

中国是圣贤起家的,各行各业都有圣人,就是要把「道」用在各行各业,所以就有「行行出状元」。医,有医圣,就是有那种道德。是医生,也是圣人。教育界就是「至圣先师」孔子。商人也有很多代表,如春秋的范蠡,即帮助越王勾践的陶朱公,后来做生意去了。又例如在这次研讨会讲话者之一的吴念博董事长,一名员工离开了公司十几年,生了重病,他公司的员工全体捐款,还去看望他。这一事例,可以给所有做企业的人一个启示。一般企业花很多钱做招聘广告,人员流动率高,花在这方面的精力资源就大。员工一走,又要重新招聘重新培养。吴董有一名员工,招了十多个同乡到他的公司工作。员工有二千多人,如果那么多人都在说自己的老板好公司好,他还用招募吗?他现在做出了成果,全中国有一千多所企业都去观摩,而且不是小企业,如 IBM等都去过了,有韩国新范式的企业家,听了吴董事长讲课后很激动,认为亚洲也应有新的管理模式,然后马上邀约他到韩国演讲。现在两边互动得很好。所以应通过传统文化,用「爱」经营企业。

去年中秋,他买月饼,送到每一名员工父母家里去,里面有一张员工写给父母的感谢信,父母们看后都很感动。这等于是一位企业家在教化很多人,这就叫做「积阴德」。香港也应该有一些这种企业家。

地位越高负担越大

潘:要香港的企业家学传统文化,是不是有点困难?

蔡:只要不学中华传统文化,只要没有圣贤教诲,他们的事业再大也是痛苦的。因为快乐与否绝不是外面的东西,快乐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计较得多,就一定不是快乐的人。

一个人知名度越高、地位越高,他要积功德容易,要造孽也容易。因为如果他讲出来的话是错的,他要背的因果就会非常非常的重。

一旦说错了,就会误导一大批人,故他必须非常谨慎。这在《易经》中也有说,在家中说一句话,千里之外都能响应,影响会十分厉害。你看范仲淹在家中写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千年之后还在呼应。没有人没有烦恼,要针对烦恼入手。一个人钱多得不得了,你不要跟他谈钱。如果你跟他谈如何教好孩子,如何娶好媳妇,他就会接近你。

所以,这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负担越大,有一些话必须提醒。不提醒,对他很不利,他在享受名利,但事实上必须十分谨慎其一言一行,他可以积很大的德,也可以引起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且,他们的钱怎样花,也会影响家族的传承。钱花在享乐上,还是花在利于后世子孙上,分别很大。而最有价值的事,就是办教育,帮助社会培养有道德的人。比如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其修养在企业界无出其右,人们称他为经营之神,他最推崇的一本书,是明朝的《了凡四训》,所以企业界只要讲到他们需要的,他们都会接受。

潘:未知圣贤教育学会有没有打算办大学?如果办大学,相信影响力会很大。

蔡:我们目前在马来西亚,是办汉学院。当地华人和首相都支持。一提到汉学,一般会想到欧洲,如英国的牛津、剑桥、伦敦大学所办的汉学院。

潘: 新加坡不能用「汉」, 而用「华」,你们真的能以「汉学」的名义办学吗?

蔡:是。我们所办的,叫「马来西亚汉学院」,而且这个名字是首相选的,他从两三个名字中选出来。为什么马来西亚能接受呢?

第一,是郑和下西洋。第二,穆罕默德告诉他们,追求学问智慧,纵使在中国,亦当求之,这是穆罕默德说的,所以他们学汉学,是听圣人的话,没有障碍。

相反我到欧洲之后,非常叹息。我们中华文化,是智慧之学,是心性之学,是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为什么会被搞成学术、搞成知识、搞成是拿个博士,然后去教教书,对这个世界没产生大作用?所以我师父写了六个字:「儒学佛学道学」,给英国的大学生看,问你们如何念出来?然后说:「你们念的是儒学佛学道学,我们念的是学道学佛学儒。」学儒要学孔子,学道要学老子,学佛要学释迦牟尼。我们一定要向他们效法,不断地向他们的目标迈进。而不是读书以取一个博士学位,然后领薪水,却没有弘道。

潘:他读了书,等于思想和眼界高了,是不是等于他较易接受你们所提倡的善道?

蔡:不一定。因为学问有一个环节,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叫做解,叫做学术。「笃行」,了解后还要接着做。有解有行,就叫智慧。所以一般来说,博士的离婚率最高,学历越高离婚率越高。

婚姻应建基于道义

潘:两个人相处不来,分开不是更好吗?

蔡:这就要看,现在不合适,是现在的结果,但他们为什么要结婚?

再往前推。除了特殊的原因(如数十年前中国大陆的情况),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谈论感情,是先相爱,后结合。既然是由相爱而结合,后来为何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就是人的修养问题。我们看过太多,认为离婚后,另换一个更好,这样就往往离合几次。他们不理解,人生所遇到的人,都是在提醒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当然,我们不是要回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不过有一点必须知道,就是一般情况下,父母的人生阅历、看人的能力,一般都超过孩子,而且一个人,在十多二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定性,很容易情感波动,所以一定要有朋友、长辈提醒。除非他的判断力很强,否则一般都会被情感掌管着。

结婚有厮守一生的道义,不应有离婚的念头。但现在的结婚是什么?喜不喜欢,是情感上的东西。念头中有「不喜欢可以换」,这种心态才是最核心的问题,现在人们看事情都看得太浅。要知道情感是很短暂的东西,激情撑不了几天。因为相处,彼此付出,产生出道义的结合,包括生儿育女,彼此孝顺对方的父母等,都是感恩的。可现在结合后,两人不孝顺父母,又不生孩子,反正不高兴就离婚,像没有什么大不了,那是情欲在起作用,而情感缺失,令婚姻随时可变。中国五千年从未听过早上结婚下午离婚的,现在已有很多这种情况。

潘:那是不是应恢复古制?

蔡:这强求不来,民主社会嘛,不过愿意的人都一定能做到。很多事情看上去很复杂,其实不是。以婚姻来说,当两个人为情欲而结合,会非常有期待,所以落差会很大。如果是道义的结合,就会互相珍惜对方的付出。真正能让人回味的,是生活上的每一个细节,而非激情。现在的离婚率那么高,跟激情很有关系,只要是在大都市生活,受利益思想影响,离婚率都很高,因为都物化了。

教育还未真正普及

现在很多人以为教育很普及,其实普及的是知识和学历,而非教育。连孝顺父母都不懂,能说受过教育吗?父母潜移默化地教导孩子,领导若有潜移默化地教导下面的人,才叫教。育,《说文解字》解释作「养子使作善也」,不教他当善人,就不是教育。学校只传授知识,就不一定能使学生成为善人。很多小学生品德超过大学生,学历越高德行越差,是因为受了社会的污染。

不过,我们要有信心。「人之初,性本善」,现在很多人随波逐流,只是因为未遇到好的老师指导,如果有好的老师,慢慢就能回头。情义、恩义、道义的教育,是中国传统的精神,我们做这个工作,越做越有信心。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