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佛心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入门知识/ 文章正文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二集)

导读: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我们继续看经文第四品偈颂,在第十七页第三...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我们继续看经文第四品偈颂,在第十七页第三行,我们先把今天要讲的一段念一下,这是第八首偈: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这里有八句经文,两首偈子,这是讲法藏发愿成佛、摄佛净土的大愿。我们前面讲到这里的偈颂总共十首,从第三首到第九首都是讲发愿。这八句愿文,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核心,也是诸佛一切愿的总归。经文这里讲『愿当安住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就是正定,正受。什么叫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凡夫的享受都不正常。你说怎么不正常?我这享受挺好的,挺乐。你这个乐本身也不正常,凡夫的受归纳起来就是五种,身体有苦乐的受,心理有忧喜的受,苦乐忧喜这四种。如果比较高级的凡夫,他们修禅定,可以把这个苦乐忧喜都暂时的舍去,身没有苦乐,心也没有忧喜,这叫舍受。凡夫总共是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舍受算比较正常,可是凡夫不能保持,如果能保持永久都不退,不失去,这就叫三昧,三摩地,这就是圣人(阿罗汉、菩萨、佛)他们的享受。

法藏菩萨在这里发愿说「愿当安住三摩地」,这个三摩地,三昧,不是普通的三昧,是什么三昧?念佛三昧。法藏比丘他自己发愿要住在这里面。有的人说,法藏菩萨成佛了,这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住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话对不对?当然不能算错,可是这讲浅了。阿弥陀佛真正住在哪里?他是住在念佛三昧当中,他恒住三摩地。在三摩地当中,心地放大光明,这个光明是无量光明,可以『照一切』,这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普照。而且他是『恒放光明』,「恒」就是永恒的,在时间上没有丝毫的中断,空间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照到了。所谓「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个寂就是他自己住在三摩地,内心寂静,没有任何的妄念。「恒放光明照一切」就是常照。

底下经文说『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这两句话是他发愿要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广大清净居」就是指极乐世界。这里说是「感得」,所以极乐世界不是你自己拿水泥、拿砖头一砖一瓦盖起来的,不是,这里说感得的。阿弥陀佛有感,自性里面具足万法,因感而有应,阿弥陀佛用什么来感?用念佛三昧来感,感得西方极乐世界,证明是什么?是心来感。跟我们这个世界也是一样,我们这个世界也是感来的,是我们善恶业所感的。我们的善,善的念头、善的心行感得善道,人天就是善道。我们内心里有恶,就感应恶道,贪瞋痴就感应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贪就感饿鬼。人老是贪心,他就有个鬼相出来,都是感来的。老是瞋恚发脾气的人,那是什么?地狱相。老是愚痴颠倒不信因果,不明事理,这就是愚痴的相,畜生相出来了。所以所有的境界都是自己内心所感,所以我们不能够抱怨,我们所处的世界好还是不好,这都是你感召的。你要是没有那个心,你就感应不了这样的世界,所以你不能抱怨。所以圣人教人反求诸己,只是往自己内心深处去求。

你要到极乐世界,你也得感,用什么感?用念佛清净心来感,所谓「心净则佛土净」,内心清净,他自然就感得有极乐世界现前。所以极乐世界不光是阿弥陀佛清净心所感,也包括所有在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都安住三摩地,安住念佛三昧,感得极乐世界。「殊胜庄严无等伦」,这一句概括了极乐世界的状况。这个伦就是类的意思,极乐世界之殊胜庄严,是所有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没有跟它比拟的,最极殊胜庄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感得的,说得通俗一点,是他建造的,他建造这个极乐世界,是不是自己享福?这里面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要吃什么,百味饮食自然现前,吃完了还不用洗碗,自然它就化去了,这好享受!是不是阿弥陀佛为了享乐才建造极乐世界?不是。

阿弥陀佛他是为十方世界众生,为众生提供一个在法界里面最好的修学场所。极乐世界就像大学一样,阿弥陀佛是校长,他建立了这么一个大学,欢迎法界所有的学生来这里学习。招生的条件并不是非常复杂的,很简单,只要你有信愿行三资粮就可以。你现在报名到极乐世界,你怎么能考上?你有信、有愿、有念佛,信愿行三资粮具备了,你一定能往生。你要到这个大学报到,那是阿弥陀佛亲自来接引你,这个在其它大学没有。你看我们现在上大学,你考上那个大学,校长不会亲自来接你,到你家里去接你,哪有可能?但是阿弥陀佛是直接到你家里来接你。不仅他老人家一个人来,还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所有的大学里面的师生全部来接你,你看这个大学多好!

到了那里,你能够不退成佛,可以拿到最高学位就是佛。佛就好比博士一样,世间最高学位是博士,在那里最高学位是佛,而且你肯定拿到,绝对不会说拿不到。在一般我们这大学拿博士,你得考试,考得过你才能拿得到,考不过你还拿不到。可是你到了极乐世界这个大学里头肯定拿到,注定的,而且你永不退转,就是你不会降级的,你只会升级。你看看,这么好的一个修学场所,为什么我们不去?再加上那里的生活,那是没得比的,连天人的享受都比不上。

所以这是非常的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从这里我们就看到阿弥陀佛对我们这些众生的恩德,那是不可思议!

底下说『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这两句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要接引的对象是谁?是六道的众生。当然六道以外的四圣法界的一切众生,他也接引。不仅说四圣法界,连一真法界的菩萨,法身大士,阿弥陀佛都接引。我们看《华严经》就很明显,普贤菩萨带领四十一位,就是四十一个等级的,那个数量是无量无边,四十一个等级的法身大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也是阿弥陀佛来接引。所以下至地狱众生,上至等觉菩萨,统统接引到极乐世界。但为什么这里经文说「轮回诸趣众生类」?这轮回当中的众生是六道众生,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讲,是显示阿弥陀佛的慈悲,特别偏向于最苦的众生,六道的众生最苦,比起声闻、缘觉、菩萨来讲,六道众生苦难要更多。愈是苦难的众生,阿弥陀佛愈是优先去救他们,这个慈悲真的是无以复加。就好像有众生掉到了水里,有的人会游泳,有的人不会游泳,那你要接引哪些人先?你要救哪一个人先?肯定是不会游泳的那个人先救,那个会游泳的还能撑一会儿。所以这就是最脆弱的,最苦的那个众生先救。

而且这里讲「速生我剎」,我剎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度,这里讲速生,速是快速,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你接到极乐世界去,就可惜我们这些业重凡夫自己不肯去。你像中峰禅师的《三时系念法事全集》里面的开示就讲到,「黄金臂昼夜常垂」,你看阿弥陀佛的相,都是把右手垂下来接引,黄金臂,手臂是黄金臂,因为黄金色的庄严,昼夜常垂着来接引你,就希望你快点来,别在那六道里待着,六道里太苦!我们还觉得在这六道里还挺乐的,你看这是不是愚痴颠倒?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看到我们在这六道里面争名逐利,追求所谓的享受,就好像粪池里头在大便上面那些屎虫一样,争着那些屎,还觉得挺享受挺乐的,争到了还挺乐,不晓得那是多么的污秽、肮脏,还乐此不疲。所以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你才感觉到自己原来是多么颠倒。所以阿弥陀佛就希望你赶快来,只要你肯来,他一定接引。

所以有些同修他来跟我讲,他说,「我这念佛念了那么久,自己还是很多烦恼习气放不下,这往生看来很难」。我说,「往生不难,只要你肯去就行」,就是个肯字,你肯不肯?你要是不肯,阿弥陀佛拉你也拉不动,你不肯离开那个粪池。你肯去,阿弥陀佛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你拉到极乐世界去。你不肯接受,真的没法子,怎么不肯?口里说肯,其实放不下。财产、功名、利养放不下,家里的这些亲情放不下,人我是非放不下,计较得失都放不下,证明你对这个娑婆世界抓得太紧,你不肯放松一点,你说阿弥陀佛有什么办法?他再慈悲,他也不可以勉强人去,极乐世界欢迎你,可是他也尊重你的意思,你要不肯去,他绝对不会勉强你。所以去了极乐世界就「受安乐」,这个安乐是「但受诸乐,无有众苦」,没有苦的那个乐叫极乐。

我们这个世界里面受的乐,跟苦相对的。譬如说你吃饭挺乐,为什么?因为你饿了,饿了你一吃饭就觉得乐。你要吃饱了,再让你吃十碗饭,我看你乐不乐?你就苦!所以我们世间人那个乐会转变成苦,不是真乐,真的乐是不变的乐,那才叫真,会变的哪里叫乐?你譬如说没钱的人想着有钱就乐,等到他有钱的时候他还是不乐,他看到别人比他更有钱。即使是他成为了首富,世界首富,他可能还担心有人来暗杀他,有人来抢夺他,他也不乐。

世间的这种追求五欲的这种所谓的乐,都不是真乐,佛法里称为叫坏苦,还是苦。所以极乐世界那个乐是没有了苦的乐,它是绝对的乐,它不是相对的乐,那才是真乐,没有烦恼。这个确确实实我们没体会到,怎么说都不明白,你自己去了极乐世界你就明白,那叫真乐,这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得尝到了你才知道。你说这水,我告诉你,现在这水是五十度,喝起来口感是怎么样的,这水是硬的还是软的,那个感觉,我跟你说了一大篇的这些理论,你还是不知道那水是什么味道、什么感受,你非得喝一口,你就感受到,这叫「唯证方知」。

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没有安乐?要知道,安乐是果。中国人你看那个词很有意思,「和平安乐」,乐是果,安是因,你心安了你才能乐,心要是不安就不能得乐,安是因。安又是果,因是什么?因是平,平安,你心平了才能安,你要是心里不平,你就不能安。所以要心平,不要跟人家比,不要跟人家争,人比人,气死人,平了你就能安,安了才能乐。怎么样才能平?你和就平,内心里面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得失,这就是和,心平气和。跟人交往,自自然然和睦相处,你能修六和敬。

现在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提倡大家修六和敬。要知道六和敬是安乐的基础,所以你修六和敬,你首先自己得到安乐,你心平气和。你怎么样才能跟人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自己修,不能要求别人跟我和。你要要求别人跟我和,说句老实话,你永远不能跟人和,为什么?因为你有要求别人的心,这就是冲突,这跟对方就已经有了对立,你要控制他,要求他跟我和,这是控制的念头,要把这个念头放下。放下了之后,你就自然跟别人能和,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不能和的。你要知道,这一切人事物都是我一心变现的,你就知道我们是一体的,有什么不能和?就像全身,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细胞,都是一体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它不会打架,它是和的,和睦共处,互相合作,是吧?你这人体各个器官都要有它自己的正常的运作,它之间不会起冲突,一体。也不会嫉妒,眼睛不会嫉妒耳朵,说你能听,我也要听,那就麻烦了。眼睛就管看,鼻子就管闻,耳朵就管听就行,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都服务于这一体,你就是健康的身体。所以我们大家就是这身体里面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器官,一个团体等于一个器官,每一个人就好像这里面的一个小细胞,有什么不能和?

你会说,是他不跟我和,我想跟他和。有时候,你要知道,可能是会产生一些冲突,不是我有意跟他冲突,他不明白,他是胡涂人,他要跟我冲突,那怎么办?你要想到身体当中也有冲突的时候。譬如说我们嘴里头的有牙齿有舌头,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偶尔牙齿会咬到舌头,有吧?那就是冲突,舌头要不要报复它,牙齿这么坏,我把你都拔掉。它不会这样想,为什么?一体,冲突也是暂时,可能是因为互相之间沟通不够得力,对方可能一下子没想过来,他就冲突。我不要跟他计较,不要跟他计较就没事,风平浪静,愈计较事就愈大,你一拳我一脚就打起来。只他打,我不打,就打不起来,一个巴掌也打不响,两个巴掌才能打得响。所以我只要求我自己跟人和,绝不跟人起冲突,这世上没有冲突,有冲突是你内心里已经起冲突,起对立,你要跟人家对立,那就是冲突没办法解决。

所以真正学佛弟子,你自己想得安乐,也想让众生得安乐,修六和敬很重要。学佛弟子,我们师父讲,要内修五德,外修六和。五德这是儒家孔老夫子他的五德,温良恭俭让。温是温和,良是善良,恭是恭慎,俭是节俭,让是礼让。我们永远都要观照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五德,对人温厚善良;自己做事恭敬谨慎;待人有礼;不浪费,节俭是不浪费,惜福。现在资源耗费太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假如大家都有环保意识,都能节约一点,自然这个世界就会比较美好,所以节俭很重要;还有礼让,让是礼让,当别人跟我起冲突,我能够忍让,绝不与人争。

像老子《道德经》里讲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只会利益万物,到哪儿它就滋润这里的草木,它不会跟人争,水都往低处流,把高处让给别人,自己都甘愿到最低处,上善之人。所以我们要学水,学这一点,永远谦卑,礼让。你要想到极乐世界去,你要知道极乐世界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阿弥陀经》上讲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什么叫上善?若水就上善。所以这个是我们需要学的,内修五德,外修六和,这样你就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每一个菩萨,这些学生,极乐大学的学生们个个都是五德圆满,六和圆满。所以极乐世界等于是个大的六和僧团,所有的人互相都那么和敬,绝对没有冲突,个个都是最善良的人。所以我们想要到极乐世界,得朝着这方面努力。人的德行很重要,不光说念佛就能往生,如果没有德行,念佛也不能往生。

我遇到一个同修,他就跟我讲,他欠了人钱不想还,想躲到深山老林里面念佛往生。这样的心,他能往生吗?欠了人家钱一走了之,这个心不善,这哪能往生?善良的人,上善之人才能往生。所以我跟他讲,你这种人一定得把债还完了才能走,债没还完,你念佛你也不能往生,将来还会做驴做马还,还完了,再遇到净土法门才能够往生。所以这个我们要懂得。在这个世间真的就是酬业,欠人家就得还,人家要就全给他,一点跟人家争的念头,一点要讨人便宜的念头都没有,逆来顺受,你的心自然就安。

底下经文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常」就是没有间断,「慈心」是慈悲心,这个慈悲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佛菩萨对众生的慈悲叫大慈大悲。这个「大」不是大小那个对待那个大,它没有大小,我们称这个慈悲叫大慈大悲,你只是赞叹那个慈悲到了极点,到了极点是什么样的慈悲?同体的大悲,无缘的大慈。同体就是我跟你同体,所以我帮助你没有条件,无缘就是没条件。你想想我们这身体,全部的细胞、全部的器官都是一体,譬如说左手要是痛了,你右手去抚摸它,你还讲什么条件?说你这左手得给我右手多少钱,我才能帮助你,哪有?同体的!帮助是应该的,不帮就不应该,这叫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救拔有情众生,有情不仅包括六道,也包括九法界一切众生。即使出了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他们也有情,这个情就是指烦恼,有情识。虽然他们已经觉悟,叫觉有情,那个情还没有断干净,有烦恼他就有苦受。所以阿弥陀佛要把这些全部都度尽,度到极乐世界让他们都成佛而后已。所以这里讲『度尽无边苦众生』,这「苦众生」不仅包括六道,也包括四圣法界,这叫「无边」,无量无边。当然这个专指三途六道也说得通,这是阿弥陀佛悲愿特别偏向于最苦的众生。所以这八句经文可以说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底下这八句,四十八愿也就是这八句经文的展开,第六品就讲四十八愿,实际上浓缩起来就是这里的八句,两首偈子。

我们看底下经文,发愿就到此就讲圆满了。底下最后还有一首偈子,第十八页,最后一首偈是法藏比丘启请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为他做证明。他发了愿,发愿一定要做到,他的决心非常坚定,请佛来给他印证。我们来看经文:

【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这首偈子读起来就感觉到一身正气,铿锵有力,那是法藏比丘那种坚定的道心,让我们感佩。『我行决定坚固力』,这字字都是掷地有声,一点疑惑都没有,「决定」,发了的愿决定要做到,愿力「坚固」,任何的障碍都不能够动摇法藏比丘的大愿。『唯佛圣智能证知』,法藏菩萨他发愿的时候已经是菩萨,登了地的菩萨。实际上也有古德批注当中讲,法藏菩萨都是乘愿再来的,叫从果向因的法身菩萨,从果向因是什么?他已经久远劫成佛,现在倒驾慈航,重新来示现作菩萨,发这个愿。这两种说法都能够讲得通,这是他那时候就是菩萨。他发的愿,他说只有佛才能知道,佛是圣智,这个智慧超越九法界一切众生。只有佛才能够知道他的大愿,所以只有佛能够给他做证明,这显示法藏菩萨发的愿真正是深广无际,而且超过了其它的诸佛在因地里面发的愿。

所有的佛要成佛都发愿,所以四弘誓愿是通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通愿,所有的菩萨都得发这个愿,才能成佛。法藏菩萨他也发这个愿,可是他发这个愿,跟四弘誓愿相符合,但是又优胜于其它诸佛因地所发的愿。他要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使苦难的众生迅速成佛,这个真是了不起!所有诸佛在过去因地修行的时候都比不上法藏菩萨,所以当法藏菩萨成佛了,成了阿弥陀佛,他的极乐世界也是一切诸佛国土比不上。因此释迦牟尼佛在本经里面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里头最伟大的、最殊胜的第一佛,佛中之王,大家推崇他做王。这个王不是说像朝廷里当皇帝那个王,不是,这个是像什么?过去「文王百里」,周文王在百里的范围里面建立他的小国度,而「王天下」,这个王就是什么?成为天下所有国家的榜样,这叫王,叫王道,不是说要统治控制别人,那个不叫王道,叫霸道,王道是不会控制别人,做人家的最好的榜样。

所以阿弥陀佛做一切国土里面的典型、榜样,因此一切诸佛都劝导他们的学生,他们的弟子,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极乐世界最好,成佛最快速。一切诸佛唯一的希望就是使众生赶紧成佛,哪个地方最快速就到哪个地方去。诸佛他绝对没有嫉妒心,说你阿弥陀佛比我这个好,极乐世界比我这儿好,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全都跟你走,他没有这个嫉妒心。谁度都一样,阿弥陀佛度,最快速的这个方法,那就全部交给你度。所以一切诸佛就做阿弥陀佛的招生广告,就给极乐世界这个大学去做广告去。包括我们这里的释迦牟尼佛也是,你看《无量寿经》就是佛说的,等于是给阿弥陀佛做招生广告,希望大家都觉悟,赶紧去极乐世界大学,留学之后乘愿再来,你就是菩萨。

所以底下法藏菩萨发愿,『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这句话真了不起。法藏菩萨为什么发这样的愿?他慈悲!不忍众生苦,看到六道众生受苦,他希望最快的方式把这众生度出来。所以他发了这个愿之后,无论自己受什么样的苦,他都能忍,他只希望自己的愿早日实现,能够让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大慈悲心,能忍一切苦。「身止诸苦中」,用我们俗话来讲,法藏菩萨上刀山、下油锅都不在乎,绝不退心,这是我们修行最好的榜样。你看我们修行为什么这么难修?修了也不少年,有日子了,一点儿成就都没有。念佛念了那么长时间,别说念佛三昧,连自己烦恼都控制不住,原因是什么?自己退转,受不了苦,受不了折磨。修行要吃苦头,修行也不是一帆风顺,有起起伏伏的时候。如果是我们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退心,怎么能成就?在世间做任何的事业,你都要矢志不渝,坚持不懈,最后才能够成功,更何况你要修行,要出三界。所以愈是苦的时候,愈是咬紧牙关念佛,愈是有挫折来考验我们的时候,愈是发起大愿求生净土。

所以阿弥陀佛他在因地上修行的时候,给我们做示现。这两句经文,「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等于是概括了他修行中所遭遇的一切的折磨。佛菩萨要度众生,他也要受折磨,因为众生什么?叫做业障深重,顽固不化。你来度众生,你要示现跟他同类身,你要度他们,他们刚强难化,你就得受折磨。像我们师父上人这五十多年讲经说法,受不少折磨。讲经说法是度别人,度众生,偏偏有很多障碍,嫉妒毁谤,你要不要干下去?你要是不干下去,退心了,那就成就不了。师父老人家就是不管多苦,多少的考验,多少的折磨,矢志不渝,锲而不舍,有今天的大成就。

在人道里都这么难度,那佛菩萨还要到三恶道去度众生。譬如说你要度那个猪,佛菩萨就得要示现猪身,这才能有共同语言;你要是度饿鬼,你就得示现饿鬼身;你要度地狱的众生,你就得下地狱。所以地藏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就是不怕一切苦。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也到过地狱,这都是菩萨示现度地狱众生,你到地狱就得跟地狱的众生一起受苦。到了火车地狱里面,有经文记载,那个火车不是我们现在讲的那个火车,它那是火烧着的铁车,在人身上碾,受这个极刑。结果地狱的小鬼叫着释迦牟尼佛,当时他前世是在那地狱里的,还有释迦牟尼佛一个同伴来受刑,让他们自己把自己的筋抽出来去拉那个铁车,很痛苦。结果释迦牟尼佛看了这么样痛苦的刑法,看到自己同伴要受这个苦,生起了慈悲心,跟那小鬼商量,说「能不能这样」,说「大哥,你放过他,我抽两条筋,我给他抽多一条,你别抽他的」。在地狱里的小鬼没有这么客气的,哪有商量的地方?拿起狼牙棒,一下劈头盖脑的就打下来,就把释迦牟尼佛打死了。

在地狱里一死还好,超升了,因为地狱是最低的,他一死他就升了,最怕死不了,在地狱里才苦。你看在地狱里面只要生起一念慈悲心,立刻就超越,这也是示现,让地狱里面的众生看到,引发他生慈悲心。地狱就是没有任何慈悲心,所以他感召那些境界,感召的那些凶神恶煞,那都是一点慈悲心都没有,那都是自己感召的。只要你生慈悲心,你就离开那个境界。所以苦一定要受,受苦的当中愿不退,这就是菩萨。这是真愿,不是假的,不是口头的,不是一时冲动,是真正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明了,发起真实的慈悲心,才有这样的愿。

我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那时刚刚接触佛法,还没有接触到我们师父上人的经教。在广州光孝寺接触佛法,是本焕老和尚度我,接引我妈妈和我入佛门。本焕老和尚送给我一本《大阿弥陀经》,这《大阿弥陀经》我们知道是宋朝王龙舒居士会集的,那也是会集本,我们现在读的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王龙舒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是有瑕疵,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后面又会集,会集的这个版本没有瑕疵,完美了。当时我没有拿到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因为全世界只有黄念祖老居士和我们师父上人两个人在弘扬这部经,所以其它人流通的没有流通这部经典。我也看来可能是跟净土有缘,所以到了寺院,本焕老和尚送我一本《大阿弥陀经》,就是讲阿弥陀佛,里面也有这四十八愿,也有极乐世界怎么由来的,讲这个。当时我看了之后,我也挺振奋,我在学生宿舍里面看,看到晚上还打着电筒还看,晚上十点钟熄灯,我就打着电筒看。看了之后对于法藏比丘发的这个大愿特别的佩服,于是也效法他,我也发大愿。法藏菩萨成佛的时候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我要成佛,我也要极乐世界,而且要比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更好,更庄严!这是什么?所谓眼高手低,空有大愿。人家阿弥陀佛发的愿那是真实的,我们这个愿假的,不是真的,虚的,叫一时冲动发出来的。不过发了这个愿总是好的。

大概有了这点善根,后来就遇到我们师父上人的经教,这才读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然后一心就听这部经,这才了解净土该怎么修。那时候只是发了愿,要建立像极乐世界,比极乐世界更美好的世界,但是自己还没想往生。现在真想往生,知道原来太狂妄,发的都是空愿,人家是「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我们退转得太多,但是立愿还是要立。

像阿弥陀佛他这个极乐世界很美好,观世音菩萨将来成佛,他继承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他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补处佛。观世音菩萨成佛的时候,那个极乐世界真的比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更庄严,那当然是无量劫以后的事情。还有观世音菩萨那时候成佛之后,他也有灭度的时候,那也是无量劫又无量劫之后,到大势至菩萨成佛。现在他们是西方三圣,一个补一个。到大势至菩萨成佛的时候,那个极乐世界更庄严,无比殊胜,这都是他们在因地里面发了大愿。观世音、大势至都是从我们娑婆世界往生去的,经里面有介绍,西方三圣,他们协助阿弥陀佛接引法界众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读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开头他就讲,「修行要务,立愿居先」,发愿很重要。你要修行,先要发愿,以愿导行,你修行才能够精进,因为你有方向,有目标。

所以底下经文讲到「至心精进」,至心精进就是大愿来推动,这个至就是到了极处,至心就是至诚心。什么叫至诚心?曾国藩先生给诚字下了个定义很好,他说诚是「一念不生是谓诚」,心里一个念头都没有就叫诚,一有念头就不诚。所以诚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必定是平等,必定是觉悟。所以你看这本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就是至诚心。用什么方法达到?就用念阿弥陀佛这个方法,用念佛达到清净平等觉,这叫精进,精就是不怀疑、不夹杂,进就是进步。我们来看第五品经文:

【至心精进第五。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

我们先看这一小段。这一句经文是总结前文,前文法藏菩萨说了十首偈子,大意就是赞佛发愿,请佛证明。偈子讲完,他又向佛来说,我们继续看下面经文:

【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先看这小段,你看人家法藏菩萨发了愿之后,向佛来表白,『我今为菩萨道』,人家要真干,发了愿之后就要修菩萨道,菩萨道是什么道?自己觉悟,而后觉悟众生,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这叫菩萨道。『发无上正觉之心』,他发了,无上正觉之心就是愿作佛心,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里底下讲『取愿作佛,悉令如佛』,你看人家法藏菩萨为什么要修行?为了作佛。我们现在学佛的人也不少,在佛门里面烧香拜拜的很多,抓几个人来问一问,你想不想成佛?你为什么来佛门?你看看,几个人能说「取愿作佛,悉令如佛」?当然重要的不是问别人,是问自己,问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学佛?是不是真的想成佛?这是法藏菩萨在这里给我们做好榜样,人家学佛是为了成佛,跟佛一样。能不能成佛?决定能成,为什么?因为人人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本来就是佛,怎么不能成佛?当然我们现在虽然想成佛,还有很多烦恼习气,要把这些烦恼习气去除掉,这是障碍。扫清障碍,佛性就现前了,你就真正如佛了,跟佛一样。所以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法藏菩萨在这里发心,发愿作佛。佛其实不是什么很玄的概念,具体来讲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彻底觉悟的这么个人就叫佛,所以我们应该发这个愿。在这里四弘誓愿里面就是第四条,「佛道无上誓愿成」。

发了愿之后,底下经文就讲该怎么修。成佛是为了度众生,所以四弘誓愿里面讲「众生无边誓愿度」,把众生度尽,你就成佛。底下经文里面讲,『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这是学法门。四弘誓愿这里是倒过来讲,先从成佛道开始讲,怎么成佛道?必须学法门,这就是学法门,请佛给他广宣经法,真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他要奉持如法修行。底下『拔诸勤苦生死根本』,这就是断烦恼,所以把烦恼无尽誓愿断。所以学法门之前先断烦恼,这个次序很重要,不能乱。学法门是果,断烦恼是因,没有断烦恼这个程度,不能学法门,只能你先断烦恼。断烦恼就用一门就可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就能够断烦恼。这里最重要的经文叫做「我当奉持,如法修行」,这个就是用我们师父常讲的话,「老实、听话、真干」,彻底觉悟,他就做到。

那些听了佛教诲,听了师父教诲,还不老实、不真干,证明他没有觉悟。他以为自己学得挺好,实际上根本都是跟佛的教诲背道而驰,学到最后还要堕三恶道,结果还毁谤佛,「学了佛不灵,明明说能念佛往生,怎么往生不了?」口上念佛,心里没念,心里还是跟三恶道相应,所以这就不是如法修行。所以修行真的不是看你是不是天天念经念佛,天天拜多少佛。不是,那个是修行的一个样子,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改心,你的心是不是愈来愈善良,愈来愈慈悲,还会不会烦恼发作,还会不会生起恶念。

所以我们师父讲,一定要落实三个根,这太重要!用三个根来检点自己,《弟子规》做到了没有?《太上感应篇》落实了没有?《十善业道经》你有没有奉行?你这三个根就检点我们自己的心是不是跟佛法相应,这叫如教如法修行。你真正一点点做,先把基础打好,然后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肯定成就。所以老实听话真干,我们师父讲,你都不需要天天在师父上人身边,师父常讲,他真正的学生不是在身边,都是在网络上面的,电视机前的。你看刘素云老师,她之前没跟师父见过什么面,她就在家里听经念佛,她就成就了。所以真正老实听话真干,才是真正师父的弟子。如果我们不是在这里说「奉持如是等法」,不是如法修行,跟在老师旁边也没用,老师也不会教你,为什么?你基础没打好,先打基础,教你也是白费力气,你不能提升。所以这个我们要真正落实。

底下经文说「拔诸勤苦生死根本」,这个生死根本就是六道轮回。轮回的根本是什么?轮回的根本就是贪瞋痴烦恼。再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贪字,因为有贪爱,所以就会在轮回当中没有办法出离。所以怎么样拔除这个勤苦生死根本,在六道里面真叫勤苦,天天都是在六道里面打转,很苦,无量劫来没出离过,为什么?因为根本始终没有拔除,这个根本就是贪欲。所以我们自己真想要出三界,脱离生死,要把贪欲断掉,对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贪,你就成就。修行净土法门,真是『速成无上正等正觉』,很快速,这一生你要真修,一定能成就。所以这四弘誓愿,这里都显示出来。

对于我们现阶段修学来讲,四弘誓愿要不要全部都修?不需要,我们最重要的修前面两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也就是发菩提心,你要到极乐世界也要发菩提心。为什么去极乐世界?不是为了享受的,我是为了到极乐世界大学里面学本事,赶紧将来能度众生,要度尽一切众生,要发这个愿,所以我要去极乐世界。发了这个愿之后,最重要的我们自己断烦恼,贪瞋痴这些根本烦恼要断掉。用什么断?用念佛,我们只学一门,这一生时间不多,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同修,真的不能再搞别的,集中精力就学这一门,快速的成佛,快速的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你才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不晚。

曾经有一位老同修,这也是十年前的事情,当时他遇到我,他就跟我讲,他说他很羡慕那些年轻人,头脑又好,学这些佛法学得快,参禅的、学密的、学各种经典,真的令他老人家羡慕。我说,「你不要羡慕他们,你好好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到了极乐世界你再学,比他们学得要快多了!你一到极乐世界,你看谁教你?阿弥陀佛来教你,你想学禅,阿弥陀佛就教你学禅。你想学密,阿弥陀佛做你的上师。所以说你看,你在世间找哪一个能够比得上阿弥陀佛?」他听了他就欢喜,真的,其它的都不用搞,就先去极乐世界再说。所以学法门、成佛道这两愿,我们在极乐世界完成,在现在就完成前面两愿,所以四弘誓愿我们得分段进行。再看下面经文:

【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

这个愿非常特殊,跟其它诸佛如来在因地上发的愿就不一样,法藏比丘在这里讲,『欲令我作佛时』,「欲」是希望,他希望将来成佛的时候,『智慧光明』,还有『所居国土』,就是极乐世界,还有『教授名字』,这个「教授」是指修学方法,他要教授众生修这个法门。修学净土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这是方法,你能够往生不退成佛。「名字」就是阿弥陀佛,这叫万德洪名。他希望自己将来成佛的时候,智慧光明、所居国土以及修行的法门、以及他的名号,『皆闻十方』,就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一切众生都能够有缘听得到。

这个愿很特别,我们问,谁给他做宣传,他能这些「教授名字,皆闻十方」?后来我们看到就知道,四十八愿里讲的,十方诸佛如来给他做宣传。我们问,是不是阿弥陀佛当时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很好名,让大家都能够了解他?他自己肯定不是好名,好名是贪,那时候贪早就没了,「无明贪瞋皆永无」。他为什么要出名?出名是为了众生,让众生能够得闻阿弥陀佛的名号,闻到这个净土法门,能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全都是为众生的,不是为自己的。所以我们要懂得,阿弥陀佛那时候已经是登地的菩萨,那个境界绝对不是我们凡夫可以想象得来,千万不要用自己凡夫心来量度阿弥陀佛的智慧。真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阿弥陀佛当时发这个愿,他成佛之后,真的都实现了。所以「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第一,「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居国土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也是十方一切诸佛世界中第一殊胜。这个法门,这个万德洪名,也是十方诸佛之所宣说。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度众生第一殊胜的法门。底下经文说到:

【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

这里他发的愿很殊胜,这里讲到,『诸天人民及蜎蠕类』,这是讲六道众生,他举了三道,天,还有人,蜎蠕类就是所谓昆虫,蜎飞蠕动之类,那属于畜生。说了三道,也包括六道,蜎蠕类是指恶道,所以三恶道都包括。都能『来生我国』,这就是到极乐世界去。到了极乐世界怎么样?『悉作菩萨』,这个就了不得!三恶道的众生,这是昆虫蚂蚁牠往生极乐世界,牠也作菩萨?没错,真的都作菩萨。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法界,统统都是菩萨,它没有人,没有天,也没有声闻、缘觉,全是菩萨。所以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是平等。

我们在经文里面也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它也有人民,它也有声闻,怎么说都是菩萨?经文说到极乐世界的天人、声闻这些是什么?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这些人没有往生之前他们的身分,有天道去的,有人道去的,也有声闻、缘觉去的。所以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介绍,他也还是用他们以前的身分来称呼他们。还有一个意思,是从他自分修行的功夫上来讲,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加持,所有的众生他们的神通、智慧、道力、受用都是平等,都是清一色的圆证三不退的菩萨。但是为什么这里又称缘觉、声闻,和天和人?这是讲他们自己没有佛加持的时候,他们这个境界。如果是具足了见思烦恼的,烦恼一品都没断的,那属于人或者是天。断了见思烦恼,还没断尘沙烦恼的,属于声闻、缘觉,是从这个方面来讲。

但是像我们这种人,一品烦恼都没断,一到极乐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萨,阿弥陀佛他加持我们,所以我们的受用就跟菩萨是没两样,只是什么?那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就好像我们在皇帝家出生,就是王子,王子的受用跟父王的受用是一样的,阿弥陀佛就像父王一样,我们都是王子,你也是家财万贯。有的人他是靠自己挣来的,自分上的能力,他也是家财万贯。你一天生就是家财万贯,因为是阿弥陀佛给你的,所以在你的受用上全是平等。但有些是自分上就证得,有些是没有自己证得,但是阿弥陀佛加持。但是我们就不论那么多,不要分自分他,在极乐世界一真法界自他不二,你的受用跟阿弥陀佛受用真的就是平等平等。所以你看那个世界真的是不可思议。

这里讲「悉作菩萨」,还不是普通菩萨,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全是普贤菩萨,前面经文讲的「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菩萨他的位次有很多种,十信、十住、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五十二个位次统统都是普贤菩萨。所谓普贤菩萨,他修什么法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都是普贤菩萨。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先看这里。这是法藏菩萨向他的老师请教,他老师是世间自在王如来,他问他的老师说,我立下这个大愿,我这个愿超过一切诸佛,这一切诸佛在因地上没发过这个愿。这真的是很特别,为什么?一切的众生,哪怕是三恶道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悉作菩萨,这个愿真是其它的佛没有发过。法藏菩萨在这里求老师给他证明,发的愿能不能够圆满?这个问题就很严肃,到底能不能圆满?如果不圆满,这个愿不等于空愿?佛家有一个话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愿必成。法藏菩萨发了这个愿,他要成就最殊胜的国土,用最殊胜的法门来接引众生,在这里就请教老师。老师怎么样给他回答,我们来看经文: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世间自在王佛看到了自己的学生能发起这样的悲愿,当然是非常的欢喜,对这样的学生也非常的珍惜。真的这是很难遇到这样的好学生,有这么大的志气,所以对他肯定要特别教导,不能让这学生失望。佛怎么教导他?『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佛所讲的就叫「经」,为什么?经就是真理,佛所讲的全是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是真理。在这里佛给法藏比丘举了一个比喻,他说『譬如大海一人斗量』,大海水很多水,就别说他那个世界,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我们这地球上,譬如说太平洋,你说有多少水?当然他那个国土我相信肯定比我们现在地球要大得多,因为什么?那时候的人寿命比现在的人长寿太多,我们现在平均寿命七十岁,佛当年的时候平均寿命一百岁。可是世间自在王佛他的寿命四十二劫,这一劫相当于十二点七亿年,四十二劫有多少?那个寿命这么长久,肯定福报就很大,肯定也是身材高大,跟他寿命也得匹配,所处的环境肯定也是很广大。所以他那个海,肯定比我们的海要大,不是同一个世界上的。

所以有同修曾经问过我这么一个问题,他说,「阿弥陀佛,法藏比丘,历史上也没记载,没这个人。我只看到历史上记载的释迦牟尼佛,没看到阿弥陀佛以前做法藏比丘,这怎么回事?」他不知道,这不是我们这个历史时期的人,过去无量劫前的,也不是我们这个世界,不是地球,地球才大概是四十六亿年的寿命,才几个劫?他是无量劫前。这个主要是对佛法不太清楚,所以才有这样的疑惑。

世间自在王如来就举例说有这样的大海,「一人斗量」,你要去拿一个斗,那是量水的容器,用一斗,一斗一斗的来量,看看这海水有多少。就别说太大,就说我们太平洋,你去拿个斗一斗一斗的去量,看看有多少水,能不能量尽?在理论上肯定能量尽,因为水毕竟是有限的,虽然是我们想象不出它有多少水,但是毕竟也是有限,地球也就这么大,肯定能量得尽。所以『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当然你要量尽的时间是很长很长,用劫来记数,都有穷底的一天。这个比喻是说,只要你真正有决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精进到底,你最后还是能够成就。所以这里说,『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这是正说,前面是比喻说,这是正说。「至心」就是真心,至诚心。不怕我们的愿不能实现,就怕我们的愿不真,只要是真的愿,一定能实现。怎么叫做真愿?你能精进不止,这才能是叫真愿。

如果是我们发了愿,勇猛精进,有同修也是,包括我以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发愿我要一天念十部经,《无量寿经》念十部。好了,念个一个礼拜不行了,减成五部,再念一个礼拜减成三部,再念一个礼拜就剩一部,最后就不念了。这就不是真的,真心是精进不止。所以我们要发心,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你也得来真的,这个不能搞虚的,搞虚的你只能自己害自己,「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怎么样才叫做真?你要天天干,天天不要间断。《无量寿经》上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你有没有真发?你要问问自己,我还会不会有讨厌众生、恼害众生的念头?你说众生无边誓愿度,除了我讨厌的那个以外,那就不行。四弘誓愿后面没有括号注明说哪些人除外,都得度。所以对一切众生我们都要把他们像看成是佛菩萨一样,像自己父母一样,要去度他们,这是发菩提心。

还有一向专念,天天你得念经念佛,天天你得听经,不间断熏习,这个很重要。熏习得久了,心愈来愈清净,愈来愈平等,智慧觉悟现前,那时候你会发现你很快乐,天天是法喜充满。人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会有苦?因为心不清净,心不平等,迷惑颠倒,苦是这么来的。你想得到快乐,只要保持清净平等觉,你就能得到。

这个精进尤其反复要强调,精是专精,精而不杂。我们学法门不能学多,现在就抓住一门。一部经一句佛号,一门干到底,这是精进。学得多,学得杂,不能开智慧,为什么?佛法不是从多闻中得来的,这要注意。阿难尊者是众弟子中多闻第一,佛在世的时候,他证的果位很低,他只有须陀洹果,人家全都是证了阿罗汉果,他是初果,人家是四果。而且他什么时候证须陀洹?他险些遭了难,《楞严经》上讲的他遭摩登伽女之难,险些破戒,幸亏佛派文殊菩萨把他救了。证明什么?靠多闻,不仅你得不到定、得不到慧,连戒你都未必能保得住,戒定慧三学,证明都不是从多闻中来。佛法讲求要开悟,开悟怎么来?要从精进中得来,你精进才能得禅定,得了禅定才会开智慧。在净土法门里面讲开智慧,就是理一心不乱,这跟禅宗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一个境界,教下讲大开圆解,这都是见性的境界。这是要修清净平等觉,从精进中得来。

所以学佛不是一定要搞多闻,听得多、学得多。清凉国师在《华严经疏钞》里面讲,「有解无行」,有解是你听得多,学得多,但是你没有真行,你没真断烦恼,这叫什么?「增长邪见」,你光去读经,去研究经教,你没去落实,没去真修行,那增长的是邪知邪见,这是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反过来,「有行无解,增长无明」,你光去修行,但是你没有去学经教,也不行,经教是指导你修行。《弟子规》也讲,学文跟力行要并重,「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是属于增长邪见。「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靠着自己在盲修瞎练,最后你增长无明,闭门造车,不行。所以解和行要并重。

所以《无量寿经》我们深入,我们一门深入就用这个《无量寿经》,天天读这部经,听这部经。真正力行,懂一点,照着上面做一点,以阿弥陀佛做为我们的老师,做为我们的榜样,他老人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学得跟他老人家一样,你岂能不往生?你跟阿弥陀佛是志同道合,叫同志,那你还不到极乐世界,谁去极乐世界?所以这部经我们要真正落实,『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克果就是成就,一定能成就。这是世间自在王如来鼓励法藏比丘,你发了这个愿,只要是真的,你真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你一定能够成就佛道,有什么愿说不能成就?你发再大的愿,都能去,都能成就。

这句话对我们修净土的人也是一样,我们真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你这个愿是真的,也是「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你一定能成就。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只要真信真愿,没有一个漏掉的,就怕你不是真的。什么叫不是真的?极乐世界又想去,这个世界又舍不得放下,那就不是真的。下面我们再看底下这段开示,还是世间自在王佛讲的: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庄严。】

佛在这里真的很有教学的技巧,他没有直接告诉法藏比丘,反过来让他自己去思惟。你想一想,你『修何方便』,你怎么去修,『而能成就佛剎庄严』。你想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你自己想一想该怎么修?这是启发他,点悟他。老师不是填鸭式教育,善于启发学生。底下经文:

【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这里连说了三个自,『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这三个「自」很有味道,教法藏比丘怎么样?你想成佛道,你必须自悟、自修、自证,就是你自家的事情,跟别人无关。这个话真叫直指人心,要法藏比丘直下回到当人自性。所以这个话跟禅门里面讲的机锋话是相同的,这是跟禅宗的教学方式很像。为什么佛告诉他自己修、自己悟、自己证?经上,《观无量寿佛经》上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自己的心就是佛,现在还得你自己去作佛,别人帮不上忙,必须你自己干。

这让我想起《论语》里面,孔老夫子点化颜回也是这个意思,圣人教人都是用启发式。颜回问仁,「颜渊问仁」这段,夫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段话,蕅益大师在读这段《论语》的时候他就大悟,当下就得孔颜心法。所以夫子也是用这个点化式,告诉颜回什么叫仁,你克己复礼就是为仁,你自己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就归仁。这天下是谁的天下?你的天下,是你自心变现的天下。你自己克己复礼,你的天下就归仁,归仁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和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和谐世界。所以为仁由己,行仁,要天下归仁,这是由自己,不是由人,跟别人无关,你自己干,你自己直下承当。了达自心即是佛,了达整个法界全是自心所变现的,所以回归到自心上来。

这个法门也特别的殊胜,净土法门它就是修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本心就是佛,原来就是佛,现在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作佛。念一句佛的时候,就是作一个佛的时候,念佛时就是作佛时。问题是,你是不是念念作佛?咱们不是念念作佛,第一念阿弥陀佛,第二念就想到我家里还有多少钱,立刻堕到贪心那儿去,做饿鬼,那就是是心做饿鬼。所以你要果然念念作佛,就是净念相继,你怎么不成佛?所以这个法门真叫因果同时,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因果是同时的,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佛常常用莲花来表法,佛门里面一般都供莲花,佛菩萨踩的那个底下也是莲花。为什么偏偏用莲花,不用其它的花?牡丹花也行,月季花也行,为什么偏偏用莲花?这表法的意思,就是因果同时。莲花开的时候,莲子就结出来,莲子是果,花是因,因果是同时。其它的花不是同时,开花的时候它没有结果,开了花之后才结果,莲花是开花同时就结果。

所以这个法门特别的殊胜,世间自在王如来在这里就是点化法藏比丘。实际上法藏比丘当下听到世间自在王佛这样的点化,他也是大彻大悟,他也就能成佛。可是法藏菩萨很高明,如果他当下开悟,那这就变成禅宗,就不是净土宗。他不要马上示现开悟,他是什么?他还要底下,还要请教老师给他「广演诸佛无量妙剎」,这就变成净土宗,变成二力法门,靠佛力也靠自力。如果光靠自力,自悟自修自证,那就是禅宗。可是我能自悟自修自证,也不自证,我是靠佛力帮我,这就是二力法门,净土宗。这是帮助我们众生,所以他给我们演出这样的法门来,这是大慈悲心,也是大智慧。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暂时先讲到这儿。下面经文更精彩,我们留待下次跟大家汇报。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我们一起合掌,恭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