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圣谛

"

八圣谛——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若于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于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于说如来藏、如来法身、不思议佛境界及方便说,心得决定者,此则信解说二圣谛。如是难知难解者,谓说二圣谛义。何等为说二圣谛义?谓说作圣谛义,说无作圣谛义。说作圣谛义者,是说有量四圣谛。何以故?非因他能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切灭、修一切道。是故,世尊,有有为生死、无为生死,涅槃亦如是,有余及无余。说无作圣谛义者,说无量四圣谛义。

八圣谛——有作之四谛与无作之四谛的合称

八圣谛——有作之四谛与无作之四谛的合称

何为八圣谛?又何为四圣谛?

八圣谛-阐提是什么意思?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些我们不是很理解的名词,比如阐提等等。我们在这个时候是可以去佛学大辞典中查找一下的,而且很多的法师都为我们讲解了这些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去看一看。

佛陀成道时曾发出宣言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说明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在《大般涅槃经》中,更载明一阐提也具有佛性,纵然断善根,佛性仍常住不变,最后也能成佛。

最早提出这个“阐提成佛”之说的是东晋时代的道生大师。道生是鸠摩罗什的门人,他研究法显与佛陀拔陀罗合译的六卷《大般泥洹经》后,提出“阐提成佛”之说,但因当时《大般涅槃经》还未传来东土,大家都认为阐提没有佛性,不能成佛。因此,一般旧派学者都认为他离经叛道、擅改佛旨,便将他摈出法门之外。三年后,也就是刘宋武帝永初二年,昙无谦于凉州译出《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经中明白指出“阐提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这时大家才一致叹服道生大师的卓越见识与造诣之深。

据说,道生大师遭学者排斥后,曾在江苏虎丘山聚石为徒,阐述“阐提成佛”之说,感得群石点头,后世遂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美谈。

八圣谛-阐提是什么意思?

阐提,译为断善根、信不具足、极欲、大贪、无种性、烧种,也就是指断绝一切善根、无法成佛的人。根据《入楞伽经》,阐提分为二种:

断善阐提:本来就缺乏解脱因者,也就是起大邪见、断大善根、生大恶而不能成佛者,例如毁谤大乘佛法、不信善恶因果、犯了五逆大罪等。

大悲阐提:菩萨本着救度一切众生的悲愿,而故意不入涅槃。例如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即属大悲阐提。

“阐提成佛”之说除了载于《大般涅槃经》之外,天台、华严及其他大乘诸宗也主张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其根本思想认为佛性常住而一切悉有。不过,法相宗仍主张有不能成佛的众生存在,因此,一阐提能否成佛至今仍是教界争论的问题。不过,“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连石头那样无情的东西都会点头,可见这个世界随着圣者的觉悟,而一切都充满法性,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有人常问:“山河大地,树木花草,能不能成佛?”诚如真观禅师回答道文法师的话说:“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应该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成佛。”因此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不是重要的问题,只要能觉悟此心即佛,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会和我们一起成佛的。

总之,佛教的根本精神在于,只要发起菩提心,任何人皆可成佛,因此每个人都不可妄自菲薄,要肯定自己能成佛,这才是最重要的。

八圣谛-阐提是什么意思?

上面就是介绍的关于阐提的意思了。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念诵修行,而且我们每天都可以花费时间去念诵一遍佛经咒,当然若是能够念诵108遍的咒语的话肯定是更好的。

...查看更多
八圣谛的解释和意思

八圣谛-三业是指哪三业?

我们若是学习佛法的话,肯定都是听说过业力的。人生,同住在一个地方,同一样的学识和能力,但是所遭遇的幸与不幸,就大不相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过去所造的业力不同的缘故。

众生同一样的生命,同一样的本性,有的在天上逍遥,有的在恶道轮回,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由于众生各自所造的业力不同的缘故。

业,是身体、语言、内心所发起的动作,有身业、口业、意业等的不同。

第一、身业

从恶的方面说,用刀枪、毒药杀生,杖棍刀石伤害,用手段盗窃强夺,计谋吞没骗取,用财色勾引男女,违背人伦道德,凡是想把自己的幸福建在他人的痛苦上,都是犯了身业的恶行;从善的方面说,助人解决困难,放生使其欢喜,布施各项财务,给人种种便利,尊重人伦,不犯邪行等,凡是有利于人的行为,都是身业的善行。

八圣谛-三业是指哪三业?

第二、口业

从恶的方面说,习于恶口两舌,惯于妄言绮语,专揭人之短,专道人之过,花言巧语,中伤毁谤,用语言害人、骗人,使人难堪,都是犯的口业的恶行。从善的方面说,给人鼓励,给人赞扬,护人之短,扬人之善,发表有用的言论,讲说诚实的语言,用语言赞人、助人,给予别人有益的言语,都是口业的善行。

第三、意业

从恶的方面说,妄想纷飞的贪欲,损人利己的希求,怒目狰狞的嗔恚,怨天尤人的私恨,谬执迷妄的愚痴,拨无因果的邪见,凡是心生贪嗔邪见,就是意业的恶行。从善的方面说,用平等心待人,把欢喜心给人,不起怨毒的恨念,不发无谓的嗔恚,有合理的正见,有净善的智慧,心离妄求嗔恚邪见,就是意业的善行。

佛教的业力论,是合情合理的妙法,人生的幸与不幸,都由自己的身口意创造,没有谁能够主宰我们,而能主宰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

八圣谛-三业是指哪三业?

上面就是关于三业的讲解了,我们平时生活或者是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谨记“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我们的身口意还是多造些善业吧!

...查看更多
八圣谛-应该对佛法有信心

八圣谛-五无间罪是什么?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听说过五无间罪的,不过可能一些初学者并不是很清楚五无间罪到底是什么,那么我们就来跟随法师来一起来看一看五无间罪是什么?

厌苦欣乐”是人的天性,凡人莫不希望今生能活得幸福快乐,死后生天,或者往生佛国净土,而害怕下堕地狱。但是“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得仙”,同样的道理,下堕地狱一样有它的业因。入地狱的原因除了神通、愿力外,众生由于造作种种的罪业,其中尤以犯下五逆大罪者,死后必将堕入地狱,而且是最痛苦惨烈的“无间地狱”,因此又称为“五无间业”。

受苦无间

受罪众生辗转反复遭受烧、杀、煎、煮、炮、炙等种种苦刑,毫无间歇。

身形无间

受罪众生的身体同时布满一切狱中,接受一切苦刑;一切地狱的痛苦同时加诸身上,因此苦不堪言。

时间无间

受罪众生受刑闷死过去以后,经业风一吹,又再度苏醒受罚,如此生而复死,死而复生,永无止尽。

八圣谛-五无间罪是什么?

罪器无间

无间地狱充满各种刑罚罪器,受罪众生忽而上刀山,忽而下油锅,忽而抱火柱,忽而灌烊铜,痛苦之酷烈,实非人间所能想象。

众类无间

不同的众生同时受苦,毫无间隔。

佛教的因果业报虽然赏罚分明,最为公正、公平,不过佛教更了不起的是有个忏悔法门,可以使犯罪者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忏悔是一种内心觉照反省的功夫,忏悔像法水,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犯了错而知道改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因为犯错而知忏悔,必然不会再轻易地犯错而更受重罪,如此即使犯了五无间罪,只要地狱果报受尽,必有重见光明的一天。佛教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明忏悔的功德稀有、殊胜。

反之,如果有罪不忏,有过不改,即使逃得过法律的制裁,却逃不过心里的牢狱,因此佛教认为不怕犯错,只怕有过不改。有了过错,只要真诚地忏悔,可以洗除罪业,还给我们本来清净的面目,譬如磨镜,垢净而光现。因此,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多少事,说错多少话,动过多少妄念,我们要时时心存忏悔,用忏悔的法水来洗心,如此才能常保一颗清净明亮的心。

八圣谛-五无间罪是什么?

上面就是关于五无间罪的殊胜介绍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话一定要认真,因为佛法可以引导我们向善,并且我们今后应该尽可能的去做一些善事。

...查看更多
八圣谛-因果是什么

八圣谛-诸佛微笑的三种因缘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看到过佛菩萨的圣像的,有的佛菩萨的面容就是微笑。而且我们还知道,佛的一颦一笑,都有其各自的因缘,那能令诸佛微笑的因缘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在《佛说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中曾经提及:

诸佛微笑有三种因缘:

第一种因缘是,佛见到有菩萨发大誓愿,担起弘法利生的重任,愿为世间众生作为觉悟的桥梁,精进修行六度而不舍一切,修行佛道的心坚固不退时,佛陀就会为之授记。不但一位佛为其授记,而且十方诸佛也会为之授记。

八圣谛-诸佛微笑的三种因缘

第二种因缘是,有一生补处菩萨,宿世以来种下无数福德资粮,已经具足殊胜智慧,并且曾经供养了无量诸佛,在诸佛面前一一得到授记,而且度化无量众生,来到兜率天中为大菩萨们宣说妙法。十方诸佛都赞叹这样的菩萨的功德,并且说:“他将来示现成佛的时候,十方的众生都会得到解脱。”当佛见此情景时,也会为之微笑。

第三种因缘是,如果有菩萨从兜率天中下生,进入究竟广现三昧。而菩萨将要下生之处,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国土宽大,众生柔和易度。待他示现在人间时,净居天子劝请他出家。他入山坐在灵瑞之树下,自行剃去须发,示现比丘像,修行先佛之法,以法为师,请净居天子为证,在一夜之中,三次降伏魔军,具足种种佛事。这时,灵瑞之树就会现出恒河沙诸佛世界,诸佛在各自的国土中分别赞叹菩萨的功德,并派遣各自国土中的大菩萨前去赠花赞叹。这是诸佛微笑的第三种因缘。

八圣谛-诸佛微笑的三种因缘

通过上面的文章,我们就会发现诸佛世尊一颦一笑都有其因缘。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而且很多师兄认真的念诵修行佛法都获得了非常殊胜的感应,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念诵修行。

...查看更多
结语

八圣谛:据吉藏之胜鬘宝窟卷下本所述,有作之四谛为小乘之观谛,彼观未究竟,后更须有所修作,故称为有作。无作之四谛为大乘之观谛,后更无修作,称为无作。又二乘之智力有限量,故又称有量;佛智无限量,故又称无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