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佛心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入门知识/ 文章正文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92集

导读: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92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九二页: 演【佛本不移,机自异者,法身起用,如空谷传声,明镜写影,随声高下,随相妍媸,动若行云,止犹谷神,纭纭自彼,...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92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九二页:

演【佛本不移,机自异者,法身起用,如空谷传声,明镜写影,随声高下,随相妍媸,动若行云,止犹谷神,纭纭自彼,於我何为耶。】

这一段是总结佛所现的身相,身相确实有不同,但是佛之所以现相,是因为众生有感,佛自自然然应现的相分,并不是佛有意要现种种相,实在是因为众生有种种心,佛是自然而现种种相。此地虽然是讲释迦、弥陀做一个例子,其实我们每个人现前所现的相分,也是由於感应道交的。这是我们读经必须注意到的,因为经上所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现前的境界,也就是自己本分上的事情。讲佛是讲自性、是讲法身、是讲本体,生佛不二!十法界现的相不一样,这是由於本性随缘而不相同,这个缘我们称为机缘。

「佛本不移」,这一句是讲真如本性,生佛没有两样,说释迦、说弥陀、说诸佛就是说自己。「机自异者」,机感不相同。也许我们对於众生心里有感,佛自然有应,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我们自己真如本性,自己怎么跟自己感应道交?实在讲,自己与真性的感应就是念头。我们一念念佛,就与佛相应;一念念菩萨,就与菩萨相应。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不相同,现的相就不一样。比较容易觉察的,譬如今天有很欢喜的事情,你现喜悦相;今天遇到不称意的事情,你那个相就很难看。相不就随著心在变吗?并不难懂。算命看相的说「相随心转」,这个心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机感。所现种种不同相,那就是佛应,这个佛是自性佛。这个道理要是搞清楚了,你就晓得众生成佛不难,要紧的就是你念念心里面想佛,心像佛心,相当然就像佛相,这是一定的道理。

古人说,四十岁以后相貌要自己负责任,四十岁之前是神识投胎来的时候你所取的相。为什么儿女像父母?他看到父母那个相,欢喜那个相,他的相就变成跟他的相就相似,这个不是遗传,是投胎时候一刹那当中取的相。取的这个相,这是先天的,但是后天相貌会随著你一生的心行改变。如果一生心地非常善良,待人忠厚,成年之后三十、四十,他就是忠厚老成之相,这相貌就变了。四十岁的时候,相貌定型了,不太容易改变,这时相貌要自己负责任。

「法身起用」,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法身起用;我们眼前,正报是我们的身体,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统统是法身起用。十法界没有例外的,全是法身起用,法身就是自己。起用像什么?像「空谷传声,明镜写影」,空谷是山谷,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就有回音过来,好比回音;「明镜」是干干净净的一面镜子,照外面的现象照得清清楚楚,这叫写影。法身起用确确实实是这样的,所以《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真的是这样的。《华严》讲「理事无碍」,理是法身,事是起用,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真正透彻明白这个道理就无碍。为什么无碍?因为他不执著,不执著就没有碍。我们凡夫今天为什么有碍?无碍当中,他生起障碍,生障碍就是处处执著、处处分别,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他不知道!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空谷回音我们晓得是虚妄的,镜子里面的影像我们知道是虚妄的,但是眼前这个身体、这个世界就不晓得是虚妄的。佛在大经一再跟我们说,我们现在这个境界是刹那生灭。《楞严》讲得透彻,这个境界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我们读这些经文,随心应量,「随众生心,佛菩萨应所知量」,你要会这个,那只会了佛法的皮毛!是我们的真如本性随我们妄念现相,这叫随心应量。佛所讲的一切经与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一切经论原来就是自己本身的事情。离开我们自己本身,实在讲无有一法可得;既无一法可得,还有什么一法可说?佛是自己的本性,菩萨也是自己的本性,十法界依正庄严还是自己的本性。禅宗说得很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心就是真心,你要是认识真心,大地无寸土,为什么?一切一切全是自心的相分。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才知道完全是自己。

空谷传声,所以有「随声高下」,你声音高,回音也高,你声音长,回音的时间也长。明镜照外面境界,譬如照人,古人常说「胡来现胡,汉来现汉」,汉人照镜子,镜子里面现的是汉人,胡人是外国人,外国人照镜子,镜子里面就现外国人,「随相妍媸」。我们今天常常怪自己的相貌不美,佛的相貌最美,一丝毫缺陷都没有,经上常常赞叹佛面如满月,十五的月亮。如果我们会错意思,满月是个圆的,佛的头像圆圆的,那也很难看。满月就是没有缺陷,取的是这个意思。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在佛的身相里头找不到缺陷,太美了。为什么有这样好相?大乘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相是属於果报,每一个相都有修因的,没有善因哪来的善果?你要善的果报,一定要修善因。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把因果都节录得很清楚。你要想修相好,应该从因上修,果上自然就转过来,所谓相随心转。由此可知,佛的相那么庄严,佛的心太好了,心好是因,相好是果,这个要知道。

「动若行云」,佛经里面用「云」这个字用得很多,尤其是《华严经》,用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非有非无」,我们看云彩确实有,可是走近没有了。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都应当如是观,不要执著有,也不要执著无。你说它无,它有;你说它有,它实在是无,这才是事实的真相。我们眼前也是如此,我们身体也是非有非无,就跟行云一样。「动」是讲它起用,法身起用,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非有非无,所以这里头不可以执著。凡夫执著,认为它是有;二乘人以为它是无。凡夫执著有、二乘执著空,都是错误的。菩萨不得已强名为「中道」,中道就是既不执著有、也不执著空。你说「我是中道」,那又错了,你又有执著了。总而言之,决定不要有执著,你就自在;有了执著,那就是病。一切都不执著,这就自在了。

「止犹谷神」,《老子》说:谷神不死。山谷的中央,称之为谷神。山谷的中央是无形无影,整座山,山谷是最低的,比喻卑下,形容它安静不动。老子取这个意思教人:处世待人,在社会上要自卑、谦虚、安静、不迷。这是以山谷中央谷底来做比喻,比喻道之妙。实在讲,儒家讲道、道家讲道跟佛家讲道,都非常接近,都是讲的心,用心要谦虚、要卑下、要安静,安静就是佛门讲的禅定,所谓如如不动!心不动,它就不起任何作用,所以不死,不死就是佛法讲的不生不灭,就是这个意思。老庄,中国古大德称他们是七地以上的境界。儒与道,确实在佛法里面都是菩萨境界。他们是不是佛菩萨化身到中国来教化众生?在理上讲得通,但是事上没有迹象。「止犹谷神」,这就是大定,自性本定,它的意思就是这个。

「纭纭自彼,於我何为耶」,这两句是讲森罗万象。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动荡不安,整个世界危机四伏,好像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爆炸,经里面讲「五浊恶世」,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我们自己真正能够契入如来的境界,这种动乱与自己不相干,自己在这个境界里面还是动静一如,无有交涉。他们在动,我不动,不动的人看那个动的境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俗话常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的,与他没有利害,所以看得清楚。今天这个世界动乱,为什么大家看不清楚?因为自己心也在动,自己贪生怕死,有生死这个心在。

这段经文讲的「动若行云,止犹谷神」,这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心看这个世间生灭心现的境界,这不一样!这个不相同。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要求得的。学佛从哪里入门?从清净心入门。清净心就是谷神,绝不是在经典要念多少、要研究多少、要知道多少,不是这个。说老实话,心地清净到极处才有资格看经,才有资格读书,才有资格看这个世界、看这些人生。为什么?你自己已经超越,你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是佛家讲时节因缘,哪些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这叫观机施教,教化众生,机感相应。

如果自己心还不清净,愈读,知见愈多;社会观察愈多,烦恼愈多;佛法、世法这些书念得愈多,邪见愈多。他为什么不能变成大圣大贤?就是烦恼没有去掉。烦恼没有去掉,在佛门里面,你经论研究得少,你造业也造得少,没有能力造业;经书念得多,造业也造得大。你会讲,你知道的多,记问之学,这非常广博,能够说得天花乱坠,可以骗一切众生,造的罪业就大。增长无量的邪知邪见,这怎么得了?那不是兴佛法,那是灭佛法。所以古德教学先从断烦恼下手,先不教你读经,不准你看经书,只指定一本叫你读诵,没有讲解的,定心!修清净心的。到心地相当清净,老师认可了,这才可以去研究经典,博览群经,才有这个资格。这时候你知道的愈多愈好,你有智慧,将来能帮助一切众生,这是成就无量功德。现在修学,大毛病就是次序颠倒了。所以这一段经文里面意思非常之深长。

疏【及其人民者,巧用倒语故。言人民者,佛如王故。阿僧只,此云无数,倍之名无量无边。人寿有二:一佛本愿力故,二自功德力故。】

这一段是解释「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这一句经文。

钞【倒语者,正语当云佛及人民,寿命无量。

这是依中国文法来说,可是梵文的语法跟我们这里稍微有点差别。他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中国人应当是「彼佛及其人民,寿命无量无边阿僧只劫」这个说法;经文是颠倒的,这叫倒语。

『佛如王故』,往生的有人民,这是比喻。诸位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王也没有人民,为什么?那个世界是平等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姓名,居住的房屋没有街道名,也没有门牌号码,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么一个世界。而且人长的样子都一样,居住环境都相同,平等世界。我们初听到这个话又生了恐怖,到那里去,张三李四都不认识,哪是佛、哪是菩萨我们也分不清楚。经上告诉我们,到那边去之后,我们的神通道力统统恢复,对於每个人决定不会搞错,你一见他,不但现前你知道他是什么人,他过去世生生世世的事情你都知道。西方世界的人具足六种神通,几乎跟阿弥陀佛差不多,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在这种情形之下用不著名字。所以那边没有王,也没有人民。那边说法跟我们此地说法决定不相同,因为我们这边要用言语、要用分别执著来说法,那边统统不需要,这些都没有了。

钞【如波罗密,云彼岸到,当是到彼岸耳。】

这是举一个例子,印度的文法跟我们是相反的,像『波罗密』是梵话,翻成中文直翻是『彼岸到』,但是按照中国文法是『到彼岸』。

钞【以意会之,无以辞害。】

这是教给我们要知道它的意义,不要执著在名相上,正是四依法里面的「依义不依语」,意思明了就可以了。

钞【佛如王者。】

这是比喻。

钞【彼国虽无君臣父子。】

凡是去往生的都是莲花化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父子关系,没有君臣关系。

钞【然佛为法王,有君主义。】

可是阿弥陀佛确实有这个人,在那个世界教化众生,佛是老师的地位。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师生的关系,佛是老师,这一切菩萨都是学生。

钞【生彼国者,依佛学佛,有人民义。】

这是取意思,有这个意思。

钞【非如此土,版籍所统,实编氓也。】

我们这个世间是五伦的社会,它确实是有组织的、是有统辖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只是师生,实在讲就是一个学校,老师跟学生地位是平等的。

钞【僧只者,入十大数之首。】

印度数目的单位,个、十、百、千这个基数算起,大概有一百五十多个单位。「阿僧只」是最后十个大数的第一个。

钞【从百洛叉,倍倍积累而生。】

印度的基数是十进法,到大数就不是十进法,大数是倍倍相乘,所以这数字非常之大。

钞【又僧只僧只为一无量。】

阿僧只个阿僧只叫一个『无量』。

钞【无量无量为一无边。】

无量乘无量叫一个『无边』。

钞【今合言者,自有二义。】

现在经文里面称为无量无边阿僧只劫,这里头有两个意思。

钞【一是实明其数,以僧只计之,有无量无边僧只也。】

这是讲一个实在的数字。

钞【二是极赞其多,无复边量,无复穷尽之僧只也。】

我们读过《无量寿经》,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佛与众生寿命之长,当然是第二个意思,绝对不是第一个意思,为什么?第一个意思,无量无边个阿僧只劫是可以计算得出来的。所以这个词实在是形容词,不是一个数量,因为大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假使十方世界的众生都证得辟支佛果,神通都像目犍连,共同计算阿弥陀佛的寿命,尽他的寿量来计算,都没有办法算得出来」,那当然不是无量无边阿僧只劫,要是真的是无量无边阿僧只劫,目犍连尊者一个人就算出来,何必要那么多人?所以第二个意思是正确的。

钞【佛力者,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寿命皆无央数劫,无有能计其数者,是承佛愿力,有此寿故。】

这是解释西方极乐世界人的寿命为什么会这么长。《疏》里面给我们说出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佛力』,佛本愿力加持。因为佛曾经发四十八愿,如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么长的寿命,佛就违背本愿,他就不能成佛。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像佛愿所说那么长的寿命,这是举出四十八愿本文来说。『法藏』是阿弥陀佛的前身,阿弥陀佛因地的法名。『我作佛时』,他现在成佛了,大小本经上都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他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到现在已经十劫。『我刹中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寿命皆无央数劫』,无央是大数,『无有能计其数者』,没有人能计算它的数字,这就是『承佛愿力』,所以往生的人有这么长的寿命,同佛的寿命。第二个原因:

钞【自力者。】

就是自功德力,也不可以轻视。

钞【一心念佛,心清净故。】

这两句就是说的『自力』,这两句非常重要,为什么?没有自力,佛力加持不上。由此可知,我们修学这个法门最重要的是『一心念佛』,念到『心清净』。心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这个心不清净。以前大德们所讲的,要想入佛门,要看破、要放下,看破就是觉悟,放下就是功夫。我们今天心为什么不清净?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佛给我们所说的,我们都能记忆,自己也能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皆是虚妄,你为什么不放下?为什么要执著这个虚妄相?执著这些虚妄相就造无边罪业,那就是要制造六道轮回,还得要在里面去造业、受报,这是没完没了,苦不堪言!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导我们,要看破、要放下!假如这些现相是真的,佛菩萨教我们看破放下,那是错了。因为所有一切幻相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叫你看破放下是绝对正确。只要你能看破放下,你在一切境界里面才得大自在。所以,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法门之所以殊胜,能够超胜一切法门,就是它简单、容易、稳当,就是一心念佛,心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像莲池大师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是教别人悟的,绝对不是教自己的;教自己,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足够了,连《弥陀经》、《无量寿经》都是多余的,何况其他!还需要这些经典,这是接引众生的工具,绝对不是自受用的,是他受用的。你能够在这个地方把界线搞清楚,就不碍事了。化他,不碍自己自心的清净,自心清净也不碍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无碍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定要搞清楚!但是自利利他一定是以自利为主,自己没有真正得到利益,就不能够利他,利他先要自利。自利怎么讲法?先要自己得清净心,这是自利。

钞【莲华化生,清虚之身,不同质碍肉身,有老病死,是自精进力,有此寿故。】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莲华化生』,换句话说,身体跟我们世界人身体不一样。要说不一样,还很难讲,为什么?从理论上来讲是一样的,没有两样。我们这个身体,科学家把它分析,分成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莲花一分析也是这些东西,哪有不一样?一切万法、世出世间法分析到最后,基本物质是一样的;如果说不一样,那就是组合不一样,方程式排列不一样。到底是谁在排列?谁在组合?给诸位说,排列组合不是阿弥陀佛,不是佛菩萨,佛菩萨要有能力组合、排列,我们还要修什么行!他帮我们组合就可以了。现在所谓「改变体质」,如果佛菩萨有能力帮助我们改变体质,他大慈大悲都帮我们改变了,我们不要修行了。诸位一定要知道,这个组合排列谁在主宰?「念头」在主宰,念力不可思议!佛经里面常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的本能、佛的能力、众生是业缘的能力,这三个力量都不可思议!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是清净心所组合的,清净心组成的方程式,我们称为无漏五阴。五阴是一样的,色受想行识,它是无漏的。无漏就是清净心,有漏就是烦恼心。我们是烦恼心所排列组合的,变成有漏的五阴,这就不一样,不同在这个地方。「莲华化生,清虚之身」,它是清净心排列组合,再加上佛力量加持,所以他那个身是金刚不坏身。「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所以寿命长远,没有老病死。我们这个世间是有漏五蕴之身,有漏就是烦恼心所组合排列的体质,这就是有障碍,所以有老、有病、有死。

西方世界的人身跟我们人身不相同,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譬如黄金跟茶碗,基本物质完全一样,就是因为排列方程式不相同,一个能保持长久,一个不能保持长久。谁去排?就是心念在排列。心里没有妄念,排列完全合乎自然,自然就是不生不灭;起心动念这个排列就不能顺乎自然,就成为有生有灭。这个道理,今天科学给我们证实了。所以我们要得长寿,要能青春永驻,你要知道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清净心,绝对不是药物,不是求神求鬼,不是美容能做得到的,而是你自己心里改变你自己体质。现在有人提出吃什么药、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都是骗人的,那是治标,不是治本。最重要能改变体质就是心念,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不会受别人欺骗。

『是自精进力』,精是纯而不杂,一心就是精,念念相续就是进。我们现前有精进力,现在在这个世间寿命也会长远,也不是一个定数,会超越定数。如果我们自己不晓得修学,确实寿命是有一定的。像《了凡四训》所讲的,寿命是有一定的。寿命延促在於你自己的修学,你修得好,那就不是定数,寿命可以延长;你造孽造罪造得多,本来是长寿,寿命可以缩短。所以虽有寿命,它也不是个定数,长短还在缘上,看我们自己怎么做法。底下一段,大师假设一个问答:

疏【问云:此无量亦可即无量之无量者,还有证否?】

经上讲的是无量无边阿僧只劫,莲池大师在这个地方说出两个意思:一个是有量的无量,一个是无量的无量。我们采取后说,采取后说这个意思是圆满的,可是有些人会怀疑,你这个说法有没有根据?《无量寿经》就是根据,我们《无量寿经》念得很熟,所以不会有这个问题。这是假设,莲池大师那个时代《无量寿经》流通不广,修净土的人多半都受持《阿弥陀经》,念《无量寿经》的人不多,但是念《华严经》的人多,所以他老人家处处遇到难题都引《华严经》来证明、来解释。

疏【答:例如华严中说。】

《华严经》说些什么?他老人家在注解里面详细说明:

钞【上引观疏云:此无量是有量之无量,而言亦可即无量之无量者,以今文正似华严故。】

『有量之无量』是根据《观无量寿佛经》,就是《十六观经》里面所讲的。把它说成无量的无量,《无量寿经》里面说的,《华严经》、《法华经》里面也有说。古德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称《阿弥陀经》为小本《华严》,实在讲是有道理的,为什么?意思非常像《华严》。他在此地引用:

钞【彼经十回向文云,无量阿僧只,释云:此非数中之一,但是无数之言,若定是数,便当局限。】

《华严经》十回向品,清凉大师的注解有这个说法。

钞【今经亦云无量无边阿僧只。】

跟《华严经》上讲的无量阿僧只劫的句子很相同。既然《华严经》讲无量阿僧只劫,清凉大师解释那不是数目字,是形容词,当然此地也可以解释不是数目字,是形容词,形容时间极其长远。这是用《华严》的意思来说,它不是一个局限的数字。

钞【二经文势,意极相类。】

《华严经》的句子跟本经非常相像。

钞【故言彼佛寿命,亦可即是更无限量之无量也。】

我们拿《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的愿文,以及世尊给我们的开示都可以做为证明,莲池大师的解释是正确的。

钞【问:华严寿量品,谓娑婆世界一劫,为极乐世界一昼夜,极乐世界一劫,为袈裟幢世界一昼夜,辗转劫日相对,乃至百万阿僧只世界,极於胜莲华,则极乐仅胜娑婆,劣后殊甚,安得为更无限量之无量乎。】

这个问得好!《华严经》上确实有这么一段经文,所以你念《华严经》念到这一段,这极乐世界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比我们娑婆世界好一点,比他方世界还差得远!遇到这个问题,这怎么办?还得要用《华严》教义来解释:

钞【答:彼钞释云,三身既融,三寿无碍。】

《华严经》疏跟钞都是清凉大师作的。清凉大师为我们解释这个问题,他说得好,『三身既融』,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华严经》讲三身是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实在讲,我们现在这个肉身确实与虚空法界相融相即。如果不融,我们眼睛怎么能见?如果说身只有这么一点点大,你眼睛为什么会看到那么远?你眼睛能看到的,就是你身量达到的;你耳朵能听到的范围,也就你身量的范围。但是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六根能力很有限。真正觉悟了,像《楞严经》讲的六根互用,《无量寿经》讲的天眼洞视,尽虚空遍法界都能看得清楚。我们坐在这里不动,看西方极乐世界就像在面前一样,我们的身岂不是跟整个虚空法界合而为一!这就是法身与我们肉身相融,一样大,没有大小!这时候才像《华严经》上所说的「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就是这个境界。实在讲这个境界就在我们眼前,是我们自己迷而不觉,自己把自己拘束了,因为我们心量这么小,身这么小,自己把自己局限了。

要知道,佛三身相融,我们三身还是相融的,绝对不是到成佛时我们三身才相融,不是的。一切诸佛成佛的时候,不增不减,成佛没有增加一点点,在凡夫位上没有减少一点点,就是觉与迷不一样。佛是觉悟,发觉了,我这个身心跟法界确实合而为一,迷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与法界合而为一;其实是合而为一的,迷时不觉,觉时就不迷,关键就在此地。既然三身相融,三寿就无碍。我们说无量之无量,法身寿;说有量之无量,应身寿,怎么讲都通,都没有障碍了。

钞【即长能短,即短恒长,无长无短,长短存焉。】

说长说短是凡夫的分别执著,诸位想一想,如果真的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一心就是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哪里还有长短?说个长,妄想;说个短,还是妄想,都变成妄想。只要到一心,清净心现前,长短没有了。到一心不乱的时候才告诉你,你看这三藏十二部,听释迦牟尼佛给众生说法,你在那边听,释迦牟尼佛是骗小孩、哄小孩,会觉得确实他在那里哄小孩,黄叶止啼。所说一切法是皆无实义!有没有真的意思?没有。为什么?真的意思说不出,真的意思不能想;真的意思,「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给我们讲真话:凡所言说皆无实义。实义是要你自己悟的,说不出来,实义真有,无量无边,是真实的,就是说不出来,也不能想像。几时你心清净了,实相就在面前。你能够体会到实义,你能够见到实相,你就成佛了,至少也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分证位佛,这是佛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偏偏还要在他的言语、经典里面去找,这是很冤枉的事情。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都喊冤枉!把哄小孩的当真,冤枉!所以寿命长短是自在的,是随念而现的相。

钞【一一圆融,言思斯绝。】

这跟你讲真话。『一一圆融』就是法法圆融,无有一法不圆融,所以法界是一真法界。迷了,这叫十法界,「十」不是一个定数,「十」代表无量。迷了,一真就变成无量法界;悟了,无量法界是一真法界。一是真的,二就是妄,就不是真的。一从哪去证?心,一心就是真的,二心就是虚妄的。我们用一心,尽虚空遍法界是真实的;我们用二心,那统统是虚妄的,你决定见不了真实。我们今天的心不止二心,不晓得有多少心,你怎么能见到一真法界?

钞【其义自明,不劳更辩。】

了解这个意思,不需要再辩了。

演【即长能短,即报即应也。】

这是讲报身、应身。

演【即短恒长,即应即报也。】

应身就是报身,应身短、报身长,应身跟报身是一,当然长短就自在了。

演【无长无短,报应即法也。】

报身、应身都是法身变现出来的。

演【长短存焉,法即报应也。】

法身就是报身、应身,一而三、三而一。

演【一一圆融,言思斯绝者,即长能短,不可以报言。】

「不可以报言」,就是不会执著有个报身,说报、说法、说应身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三个字,如果佛心里还有法身、报身、应身,那佛的心被染污了。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他怎么无一物?他还有报身、还有法身,那就有不少物在里头。本来无一物是清净心!虽然给你说了这么多,佛一句话也没说,佛心永远清净,他说是随众生念头而说,不是随他,他没说。随众生,有说;随自己,无说。「说而无说」,对他有说,自己无说,「无说而说」。这个意思深,我们怎么会懂得?我们以为佛跟我们一样,说就是有说,无说就是无说,哪里晓得佛菩萨跟我们完全不一样。

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学,也要学个「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修行,乃至我们身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吃饭的时候「吃而无吃,无吃而吃」。从生活上,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修行。《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这么修的,叫「历事炼心」,历事是有;炼心,心清净,无论在什么事情是不离清净心。在一切事里面锻炼得心更清净,他成就了。一心不乱,他从哪里修的?从五十三参成就的。离开一切境缘,你怎么晓得你一心不乱?没经过考验!这里面叫真正的功夫,希望大家要留意,这个意思非常的深。

演【即短恒长,不可以应言,乃至长短存焉,不可以法言,以言例思,亦复如是。】

这个好懂。这一段把寿命介绍完,底下再讲光明,因为他是无量寿、无量光。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