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台北市有一座台湾人皆知的寺庙,农禅寺水月道场。曾经这个地方叫做农禅寺,里面住着一位佛教大师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又叫东初先生,曾经的农禅寺是一片稻田,1975年圣严法师来到这里,效仿唐朝百丈大师农禅的生活而建造农舍并将寺名命名为农禅寺,这就是早期的农禅寺的由来。
后来信仰者多了起来,年轻的信徒也多了起来,圣严法师就想重新建造农禅寺。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圣严法师想要建造一座比较现代而又不缺佛教形式的寺院,然后便找来了设计师姚仁喜。曾经圣严法师有一次冥想时“看到”寺庙的样子,“有如空中花,水中月,于是便取名叫做水月道场。当设计师姚仁喜问及寺院设计的要求时,圣严法师给设计师讲述了名字的由来,然后写下六个字的设计要求“水中月,空中花”。姚仁喜设计师回忆说这是他从业以来接到的最简短的设计要求,虽然设计要求比较简单,然而这六个字的含义却不简单。
水中月,要想水中有月,月在水中,那么首先需要有一汪池水。心静如水,这是佛家修行所提倡的。空中有月,月在水中,不仅是水与天空的辉映,也是修行者现实与理想的写照。
空中花,世间所有的现象在佛教看来都是幻象。空中花,无根而生,虚无缥缈。
水月道场,主要由清水混凝土建造。整座建筑与山融为一体,从水月池表面看寺庙,建筑物倒映几乎和建筑物一样。
从连廊一直走就可以到达大殿,大殿的二层朝西的是一面镂空的心经墙,利用光与影把佛经展现给修行者,为众人揭示佛祖的悉心教诲,无声胜有声。有人问设计者,光把佛经打到地上,那么走过去不是会踩到佛经。设计者说:你走过去佛经会投影到你的身上,这就是佛光普照的奥妙。阳光从镂空的文字中投射到地面、投射到信徒的身上,更投射到了信徒的心上,心灵产生共鸣。
清晨起来,坐在水月池旁,看着对面的佛经,盘膝打坐,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美妙。上善若水,水能照万物,看着池水中的自己,在这清幽的环境中,便能达到身体与内心的一致。
夜晚时分,灯火通明,烟雾缭绕,金碧辉煌,每一处风景都在刺激着人们的感官。水月道场比起其他寺院来说比较独特的的地方是:整个佛堂没有供给信徒烧香的地方,而是用点灯代替了烧香,环保、干净。我想这应该是圣严法师所想看到的,用光照亮信徒的心,让信徒更好的感受到佛光普照。
农禅寺水月道场,是现代佛教与传统佛教的结合。农禅寺水月道场把建筑美与宗教精神很好地展现了出来,在这里可以更好的体验宗教精神。在游历过后,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领悟,有一些是看出来的,也有一些是可以体会却说不上来的,这也正是佛教中悟字的道理了。
不幸的是在寺院还没建造完成时,圣严法师便圆寂了。倘若圣严法师看到了这座寺庙或悲或喜,我认为更多的是安心,这里可以让修行者吃斋念佛,可以让信徒感受到佛法的高深,也可以感受到现代建筑的美。农禅寺水月道场,一座能静中生慧的寺院。
农禅寺水月道场是佛教文化与建筑美学完美的结合体,有喜欢佛教文化的朋友,或者对建筑感兴趣的人士,一定要抽空来这里游玩一番,这里不仅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还能让你的审美观得到很好地提升。总之农禅寺水月道场绝对不会让你失望,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