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佛心网
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主页/ 谈佛说禅悟人生/ 文章正文

悟澹法师:《提篮观音》本色示人的美学色彩

导读:悟澹法师:《提篮观音》本色示人的美学色彩 《楞严经》中有曰:“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三十三变身观音的体系中,有一观音名叫鱼篮观音,也有人称呼为马郎妇观音,什么是马郎妇观音呢?唐代流传的马郎妇的故...
悟澹法师:《提篮观音》本色示人的美学色彩

《楞严经》中有曰:“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三十三变身观音的体系中,有一观音名叫鱼篮观音,也有人称呼为马郎妇观音,什么是马郎妇观音呢?唐代流传的马郎妇的故事就是鱼篮观音的前世,在中唐时期《续玄怪录》书中记载,翻译出来的大概意思是唐大历年间在延州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纵淫的女子,可以来说是人尽夫之,年轻的男子都争着与她交游,跟她亲热,甚至有人陪睡她都不会拒绝,但是好景不长几年后她就死了,奇怪的是与她陪睡的男人们没有一个不悲伤的,统统凑钱为她埋葬,因为这女子无家,就直接埋在了路边。大历年中从西域远道而来的胡僧,在此坟墓摆设香案焚香敬拜,围观人好奇便交流了起来,胡僧说:“大家有所不知,此乃锁骨菩萨慈悲施舍,世俗的愿望,在尘世间的事情已经圆满。”开棺验尸世人方才得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

关于提篮观音,我想很多人的记忆中都会浮现出《西游记》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显鱼篮”那一章节,小说文字里还强调是没来得及梳妆的观音收服的鲤鱼精,整个收妖过程还有详细的描写,比如菩萨解下一根束袄的丝带,将篮儿栓定,手提丝带脚踏云彩,颂字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当念到第七遍的时候,菩萨收服了鲤鱼精在篮子里,菩萨非常简单地就收服了鲤鱼精,整个过程连孙悟空都没看明白。

但是很少人知道观音手中的鱼篮,是菩萨以性作为方便法门的标志。其实鱼篮观音的形象是由娼妓转变成烈妇的,这也是鱼篮观音‘以色投缘’的佛教义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通俗地讲观音手中的鱼篮,代表着以性作为方便法门的标志,但是在我们民间宗教赋予了它降魔伏妖的功能,这种演变过程在我们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是不变的衍变。

《观音感应传》中提到,观音为了教化人们,变成了提篮卖鱼的美艳女子,得到了很多男子的青睐,观音要求只要在第二天能诵《普门品》、《金刚经》、《法华》才愿意下嫁,但嫁入后须臾就死了,《观音感应传》中的女子并没有成为《续玄怪录》书中的马郎妇,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延州女子的纵欲,还是观音的变化,她们的做法都是宣扬佛法,传法度人来惩恶劝善的。

戒色戒欲的佛教中,观音给众生的印象是圣洁美丽的,怎么可以化为‘倡女’?其实这些换个角度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化倡救淫的行为,是有着深厚的佛理基础的。人们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以色设缘的佛教义理,看似菩萨‘行方便’,其实就是‘空’、‘无相’、‘无作’、‘无我’等作为法门,以便熏修其心教化众生,虽然菩萨自身陷于五欲的污泥中,但是一旦正法弘扬,就会抽身而去牵出欲界。在中土封建传统文化中,这种如妓女般的菩萨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此在我们中原的佛教文化中,很少得知这样的佛学。

密宗传说中还有这么一个典故:婆罗门教的信奉者毗那夜迦国王经常屠杀佛教徒,释迦牟尼得知后亲点观音去教化他,观音试图用种种途径来度化毗那夜迦国王都无法降伏,无奈之下变化成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合,在观音的宽怀一度中,毗那夜迦终于顿悟,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观音的这种慈悲为怀的方便法门,曾被美国学者瑞高 欧努马指出,菩萨与妓女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妓女被欲望所趋,而以交易的方式来施予,菩萨则是以慈悲为法门,完全用慷慨的方式来给予。

观音舍生度人、以色投缘的佛教义理,正映照了万法皆空的道理,不管是神话色彩也好,还是哲学理念、佛教义理也罢,提篮观音的故事就像是出淤泥的莲花,本身的无我和大无畏精神在佛教文化和美学文化色彩中,给神话教义涂抹了多姿多彩极具梦幻的一笔。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