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佛心网
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主页/ 佛教寓言故事/ 文章正文

恭敬三宝获恭敬 如是因缘如是果

导读:恭敬三宝获恭敬 如是因缘如是果皈依三宝,就要靠三宝的力量,靠三宝对我们的帮助,才能够解决我们内心的问题。...
恭敬三宝获恭敬 如是因缘如是果

皈依三宝,就要靠三宝的力量,靠三宝对我们的帮助,才能够解决我们内心的问题。

本期推出“敬修皈依”系列之一《皈依三宝的别学》,探讨如何皈依三宝,三种应学,三种不应学,培养我们对三宝的恭敬心、虔诚的心。恭敬心、虔诚的心培养起来了,我们内心就有一种力量。

佛言祖语:应当善恭敬,谦下而问讯。尽心而奉事,兼设诸供养。——《杂阿含经》卷四

学诚法师法语: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他看到一切清净的、庄严的,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看到一切是相反。有烦恼就犹如我们带着有色的眼镜看问题,看人、看事、看物。

文章:恭敬三宝获恭敬,如是因缘如是果

“敦巴仁波卿及大瑜伽师见碎黄布,在行路中,皆不轻越,抖置净处,如是行持,应随修学。自能如何恭敬三宝,则诸众生亦能如是恭敬自故。”

敦巴仁波卿和阿底峡尊者,他看到碎的黄布,他不敢轻越,“抖置净处”,他给它捡起来,都给它抖得干干净净,放在干净的地方。“如是行持,应随修学。自能如何恭敬三宝,”就是说我们自己怎么样恭敬三宝,“则诸众生亦能如是恭敬自故”,那么一切众生也能如何来恭敬自己。

我们恭敬三宝的目的,不是说要让别人来恭敬自己,只是说你自然而然会感得别人来恭敬自己。比如我们寺庙里边一些法师都非常地用功、精进、修持、护持三宝,那别人他就很恭敬。这个法师天天默默无闻在做事,他这个我们哪个义工,他也很了不起,所有看到的、听到的、见到的,他都会起恭敬心。

如果我们对三宝没有恭敬心,那你在僧团当中会觉得我最辛苦,在居士这个团体里边,会认为说,我做的事情最多,你们大家都应该恭敬我,那就麻烦了。反过来,如果我们恭敬三宝,对大众都有恭敬心,自然而然大家恭敬自己,大家尊重自己。恭敬、尊重就是如此,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

我们首先对三宝的恭敬、承事、信心培养起来之后,对同行善友自然比较容易。因为佛啊,不会说话;法,也不会开口,它也是不会说话;那么僧,毕竟距离也很远,也很少能够在一起,你接触的、或者说你见面的法师,毕竟是少数、个别的。

你这些同行善友、同学、同参,经常会在一起,我们如果对这些佛、法,以及对这些僧,这种恭敬心、虔诚的心培养起来了,我们内心就有一种力量,就有这种功德,本身这种功德是自己成就的一种功德。

我们有了这种功德之后,再去用在对人、对事的境界上。也就是说,你把别人、对方也当成佛、当成法、当成僧。别人说的话都当成法,对对方,也把他当成很高的、清净的一个境界,那就是很了不起的。

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他看到一切清净的、庄严的,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看到一切是相反。有烦恼就犹如我们带着有色的眼镜看问题,看人、看事、看物。

所以皈依三宝,三种应学,三种不应学,这不仅仅是对今天要皈依的同修讲。我们皈依过的、皈依一次、两次、三次,不一定就能做到,不一定就能做好,不一定就能坚持。

也就是说,我们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基础功不扎实,对三宝的恭敬心没有真正培养起来,引发一切的问题。今天我们第一堂课、第一堂讲法,然后就讲恭敬三宝,就讲皈依,也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

——摘自学诚法师2009年10月北京龙泉寺开示《敬修皈依》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