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耶输陀罗/ 文章正文

释迦牟尼佛与耶输陀罗的因缘

导读:释迦牟尼当年不辞而别出家修道,悟道成佛后,四处弘法传教。佛在舍卫国祇园精舍驻锡说法,想到儿子罗睺罗此时已经九岁了,就指派弟子目犍连到他祖国迦毗罗卫,劝说佛处俗时的妻子耶输陀罗,让其儿子出家修道。...

释迦牟尼当年不辞而别出家修道,悟道成佛后,四处弘法传教。佛在舍卫国祇园精舍驻锡说法,想到儿子罗睺罗此时已经九岁了,就指派弟子目犍连到他祖国迦毗罗卫,劝说佛处俗时的妻子耶输陀罗,让其儿子出家修道。动员出家的理由,与其他经典并无二致,即不要执迷于世间的母子恩爱,因为众生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这种欢乐是须臾而不长久的。应该追求与佛一样的终极解脱目标,让罗睺罗趁早学习佛法,这样才能“永绝生老病死根本,得至涅槃。”

释迦牟尼佛与耶输陀罗的因缘

作为王室贵妇,当面临着骨肉即将分离的人生重大关头,耶输陀罗将如何应对呢?在宗教气氛非常浓厚、崇尚出家修道的印度社会中,她已经失去了丈夫,怎么再能失去唯一的儿子呢!像她公公净饭王当年防范悉达多太子出家一样,她也只能是吩咐紧闭宫门,携其子躲进城楼。从目犍连利用神通飞上城楼这一细节,可以猜想到从舍卫国到迦毗罗卫国这么长的距离,对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来说,也就是须臾间的事。面对目犍连的劝说,耶输陀罗悲愤交加:释迦牟尼已弃她出家,亲情分离是何等的痛苦!如今又要把她的儿子带走,修行人应有的慈悲心到哪去了?

释迦牟尼佛与耶输陀罗的因缘

目犍连劝说无效,净饭王夫人继之登场。夫人是释迦牟尼的继母,她受净饭王委托来劝说,表明耶输陀罗的公婆都同意他们唯一的孙子出家。耶输陀罗还是不从,她拒绝的理由从母子亲情上升到了国家的利益。想当年,作为公主的她,曾有八国王子来求婚,父母看释迦牟尼有才华,才应允这门婚事。婚后,她一直尽心尽责恪守妇道,可结婚才三年,就被抛弃了。如今又要把儿子也带走,使国家失去继承人,连最起码的家国道义都没有啊!这个理由相当充分,净饭王夫人也无言以对。

释迦牟尼佛与耶输陀罗的因缘

经文叙述的情节到这里出现高潮,释迦佛以神力变现他的化身,在空中问耶输陀罗:你还记得多生以前的誓愿吗?释迦当年行菩萨道时,曾用五百银钱从你那里买得五茎莲花供养定光佛。你提出要生生世世结为夫妻,作为条件。我说行菩萨道者,发誓要多生多劫布施一切,如果你也能做到的话,我就娶你为妻。你当时立下誓言:愿生生世世将所有国家、城市、甚至本人都随你布施,决不反悔!为什么今天爱惜罗睺罗而不让他出家修道呢?耶输陀罗听了这番话,恍然记起宿世因缘,如同昨天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爱子之心自然消歇,向道之心随之生起。面对众生不同的根机,佛用各种方便来给众生随机说法。《法华经》即有三周说法:初周法说,二周譬喻说,三周因缘说。在这部经典跌宕起伏的情节描写和心理刻划中,释迦牟尼佛以自己家中故事作为个案,告诉我们,生命是无限久远的因缘关系的连锁。他也是通过神妙难测的宿世因缘,才最终说服了耶输陀罗。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